#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作为2024年6月刚走出校门的职场小白,拿着实习转正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我做了人生中第一笔基金投资——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187)。当时抱着“试试水”的心态,用攒了3个月的实习工资买了5000元,没想到至今收益直接冲到69%!现在身边朋友都来问我:“港股科技涨这么多了,后续还能涨吗?2025最后三个月你打算怎么操作?”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我的思考,全是干货和真情实感~
先晒战绩:4个月69%收益,不是运气是逻辑
先放个实盘截图镇楼(可惜这里不能贴图!)——2024年6月15日买入,成本价1.21元,截至2025年10月,基金净值已经涨到1.60元,5000元本金现在变成8450元,相当于多赚了一个月房租!
很多人以为我是瞎买撞上的,其实不然。当时选择这只基金,是我对比了8只港股科技基金后才定的:一是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当时PE(TTM)才18倍,处于近5年10%分位,比纳斯达克科技指数折价60%,明显是估值洼地;二是工银这只C类份额太适合学生党——免申购费,持有7天就免赎回费,管理费才0.45%,比同类基金均值低30%,完全不用担心手续费吃掉收益;三是基金跟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比恒生科技指数更“硬核”——硬科技权重高达35%,还覆盖了创新药、智能汽车赛道,不像恒生科技全靠互联网龙头撑着,抗风险能力更强 。
买入后其实也经历过波动,8月中旬基金回调了8%,当时我确实慌到半夜翻持仓,但冷静下来查了数据:南向资金还在净买入,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中,腾讯Q2净利润增长35%,商汤AI业务增速超250%,基本面根本没坏,所以咬着牙没卖,没想到半个月就涨回来了。这也让我明白,投资赚的不仅是钱,更是扛住波动的心态。
深度解析:国证港股通科技后续还能涨吗?三个核心逻辑支撑
很多人担心“涨太多会回调”,但在我看来,港股科技的上涨不是短期炒作,而是“估值修复+盈利爆发+资金共振”的三重红利,2025后续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1. 估值洼地还在,安全边际拉满
截至2025年9月,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PE(TTM)仅22倍,处于近5年13.37%分位,简单说就是比近5年62%的时间都便宜。横向对比更夸张——美股纳斯达克科技股PE高达35倍,A股创业板45倍,而港股科技板块2025年预计净利润增速能达到99.44%,这种“低估值+高增长”的反差,就是后续上涨的最大底气 。
可能有人会说“估值低不代表会涨”,但别忘了,港股科技的估值修复已经形成趋势。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周期中,港股科技股平均涨幅达31.7%,而2025年9月美联储已经启动降息,市场预计10月、12月还会各降25个基点,流动性宽松会持续推高成长股估值 。
2. 行业景气度爆棚,硬科技撑起增长大旗
如果说2023年港股科技靠的是互联网平台经济复苏,2025年的核心驱动力就是硬科技的爆发。我翻了基金跟踪指数的成分股数据,发现三个明显的增长信号:
- AI商业化加速:商汤“日日新”大模型接入超500家医疗机构,医疗AI渗透率从5%飙升到18%;阿里、百度自研芯片开始替代英伟达H20,国产算力闭环初步形成,AI相关收入连续8季度三位数增长 ;
- 半导体国产替代突破:中芯国际14nm产能满载,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9.8%,华为昇腾芯片在云端推理市场市占率从12%涨到25%,打破海外垄断的同时,也打开了业绩增长空间 ;
- 创新药出海收获期: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成分股的研发管线加速落地,映恩生物的ADC药物在海外临床进展顺利,港股创新药板块PE仅18倍,估值修复潜力巨大 。
更关键的是,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行业分布特别均衡——互联网占40%、半导体30%、创新药20%,还有10%的智能汽车赛道,不像恒生科技指数60%权重都在互联网,这种分散化设计能有效对冲单一行业的波动风险,也能更全面地捕捉科技升级的红利 。
3. 资金双引擎共振,弹药充足
资金是行情的“燃料”,而港股科技现在正迎来南向资金和外资的双重加仓。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已经突破1.09万亿港元,其中30%都流向了科技板块,内地资金的定价权越来越强,能有效对冲外资波动的风险 。
外资方面也在回流,8月以来主动外资持续流入中国科技股,高盛数据显示,外资对阿里、腾讯的配置比例还低于历史均值6.1个百分点,后续还有很大的增配空间。内外资一起买,加上港股科技ETF规模爆发(部分ETF年内份额增长超700%),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充足,后续上涨的动力根本不愁 。
2025Q4投资规划:不追涨、不贪心,定投+止盈组合拳
虽然现在收益不错,但我并没有飘——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我的资金都是“牙缝里省出来的闲钱”,所以2025最后三个月的规划核心是“稳”,具体分三步:
1. 继续定投,摊平成本不追高
我从9月开始,每周一定投100元,为什么不一次性加仓?因为现在指数偶尔会回调(比如10月14日单日跌了3.6%),定投能在跌的时候多买份额,涨的时候少买,长期下来拉低平均成本。比如现在基金净值2.04元,回调到1.9元时,100元能多买0.3份额,等涨回2.04元,这部分就能多赚0.42元,积少成多很可观。
而且工银这只基金的定投门槛特别友好,10元就能投,C类份额的费率优势也适合长期定投——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每年综合费率才0.62%(管理费0.45%+托管费0.07%+销售服务费0.10%),比主动基金省一半手续费,长期下来能多赚不少钱 。
2. 设置止盈线,落袋为安不贪心
我给自己定了两个止盈目标:一是整体收益达到80%时,赎回20%的仓位,把本金和部分收益拿回来,剩下的继续持有;二是如果单月回调超过15%,就暂停定投,等企稳后再加仓。
为什么不追求“卖在最高点”?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专业投资者,没人能精准预判顶部。与其纠结什么时候卖在最高,不如先锁定部分收益,避免行情反转时把浮盈吐回去。毕竟对我来说,投资是长期事,保住收益比追求极致收益更重要。
3. 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虽然我看好港股科技,但也不会把所有闲钱都投这一只基金。目前我的基金组合里,工银这只占比60%,剩下的40%分别买了宽基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这样就算港股科技回调,也不会影响整体收益。
对我们刚毕业的人来说,风险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分散投资能让我们在市场波动时更从容,不用因为某一只基金的涨跌而焦虑失眠。
附:从跟风买基金到现在能看懂估值和行业逻辑,这4个月的经历让我明白:投资赚的不是运气,是认知和耐心。69%的收益背后,是无数个晚上翻季报、查数据的时间,也是扛住8%回调的冷静。对大学生来说,不用追求一夜暴富,用闲钱定投、相信长期价值,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最后想问大家:你们投资港股科技赚了多少?2025Q4打算加仓还是止盈?评论区一起聊聊呀~ #基金定投 #应届生理财 #港股科技 #工银基金 #投资干货@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