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最近陆续收到朋友们的反馈,有些朋友告诉我港股通科技基金收益已经快翻倍了,有些朋友则说基金已经解套并开始盈利。这让我想起身边不少朋友的状态——去年还在抱怨港股"跌跌不休",今年却追着问"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确实,港股科技板块从去年的估值低谷一路攀升,其中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更是创下近4年新高,涨幅还跑赢了大家更熟悉的恒生科技指数。不少人好奇,这个指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后续行情还能延续吗?2025年剩下这三个月,普通投资者又该怎么规划?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从两大方面好好聊一聊。
壹

一、这个"科技战队"不简单
要弄清楚这个指数的优势,得先看它的"选股范围"。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顾名思义,是从港股通标的里挑选新经济领域的代表性公司,而且对行业覆盖做了优化。和大家常提的恒生科技指数比,它最大的不同就是多纳入了医药生物板块,这一点让它的配置更全面。
腾讯控股(权重16.41%):作为权重最高的成分股,腾讯的基本盘很扎实,微信的用户基数摆在那,现在重点发力AI商业化。比如咱们刷朋友圈看到的精准广告、游戏里的智能画质优化,都是它把AI落地到业务里的成果,目前估值不到30倍,和海外的Meta比还有一定性价比。
小米集团(权重13.90%):手机业务在高端市场慢慢站稳脚跟,更关键的是AIoT生态已经有6亿多设备联网,形成了规模效应。今年汽车业务的首款车型交付量不错,第二款也在推进,这块业务未来可能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阿里巴巴(权重13.82%):阿里云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一直领先,AI相关收入增长很快,连续八个季度都是三位数增幅。面对海外芯片供应的问题,它也通过多芯片组合的方式解决,业务韧性比较强。
百济神州(权重约5%):这就是指数里的医药代表,在创新药领域布局较深,好几款自研的抗癌药已经在全球上市。现在用AI辅助新药研发,能把研发周期缩短不少,从原来的10年左右压缩到5年,这对创新药企来说是很大的优势。
咱们来看看这个"战队"的主力队员有多能打。根据最新的成分股数据,前十大权重股简直是"群星荟萃":对比一下恒生科技指数就知道差距了:恒生科技主要覆盖信息技术、通讯服务等,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新增了医药板块,相当于在"科技装备"之外又多了"医疗护甲"。今年上半年,医药生物板块涨幅超25%,要是只投恒生科技,这波红利就错过了。这种"科技+医药"的双轮驱动,让指数抗风险能力更强,赚钱机会也更多。
二、后续行情能延续吗?三个核心逻辑要理清
不少人担心,指数已经涨了这么多,会不会见顶?其实判断行情能不能延续,不用看复杂的指标,抓住几个核心逻辑就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能涨起来,背后有三个关键因素在支撑。天咨为大家捋清三大逻辑:
逻辑一:AI不是"炒概念",而是真能赚钱了今年AI不是炒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在赚钱。腾讯的AIGC广告让单用户收入涨了15%,阿里云的AI算力订单排到了明年,百度的无人出租车和Uber合作,年底就要在亚洲、中东上线数千辆。有券商报告说,未来三年AI算力需求要涨十倍,这可不是空话——看看中芯国际的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了,作为指数里的半导体龙头,它的业绩肯定跟着飞。国证港股通科技里的AI相关成分股占比超60%,这些公司不是在炒AI,而是在"卖AI",业绩增长看得见摸得着,这才是最扎实的支撑。
逻辑二:流动性宽松,外资在往港股跑美联储9月降息已经板上钉钉,弱美元时代要来了。外资最喜欢往哪里跑?当然是估值低、增长快的市场。现在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才21.8倍,比过去77%的时间都便宜,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因为有医药股加持,估值更合理。今年南向资金已经净买入超万亿港元,外资也在偷偷加仓——9月以来,港股通科技板块的外资净流入环比涨了30%。内外资一起"买买买",这个合力能小吗?
逻辑三:"科技+医药"的组合更抗跌很多人没意识到,医药和科技现在是"最佳拍档"。百济神州用AI筛选抗癌靶点,把研发周期从10年缩到5年;药明生物用AI优化生产流程,利润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国证港股通科技里的医药股不是传统医药,而是"科技医药",它们和互联网、半导体公司形成了协同效应。今年上半年,指数里的医药成分股平均涨幅超30%,比纯科技指数多了一个"增长极",后续随着创新药审批加速,这部分还能继续贡献收益。
总结一下:AI业绩落地、外资回流、医药加成,这三大发动机都在满负荷运转,国证港股通科技后续不仅能涨,而且涨得会更稳。当然,短期可能会有波动,但长期来看,只要这三大逻辑不变,指数创新高只是时间问题。
三、四季度投资攻略:普通人该怎么"上车"?
很多人问:"现在知道指数好,但具体怎么买?总不能追高吧?对于还没有上车的朋友"其实四季度剩下的时间投资有讲究,得分三步走,既不踏空也不被套。
第一步:10月"聚焦",借三季报找机会10月正是三季报密集披露期,这是筛选优质标的的好时机。此时不用急于满仓,可以先拿出30%的仓位"试水"——比如用定投的方式,每周投500块工银瑞信的港股通科技基金,既能摊薄成本,又能避免踏空。同时重点关注三季报里的关键信号:一是腾讯、阿里等龙头的AI业务增速是否超预期,二是百济神州等医药股的新药研发进展,若这些核心指标亮眼,可再加20%仓位。
第二步:11月"加仓",把握外资回流窗口美联储9月已降息,11月若延续宽松政策,外资回流港股的趋势会更明显。这时候可以将仓位调整到50%-60%,配置上侧重三个方向:一是AI算力(腾讯、阿里、中芯国际),二是即时零售(美团,高盛把市场规模预期调到2.2万亿),三是创新药(百济神州)。其中40%投指数基金,20%精选这三个方向的龙头个股,注意个股选3-5只分散风险,不要单只重仓。
第三步:12月"守成果",做好跨年行情应对12月市场往往会酝酿"跨年行情",但也需警惕短期波动。这时候要提前设好止损止盈:止盈点参考20%(从建仓平均成本计算),止损点设在10%。若指数涨到目标位,先落袋为安50%收益,剩下的留作观察;若跌穿止损点,及时减仓控制风险。同时可配置部分国债逆回购,年底资金面偏紧时逆回购利率会上升,既能获取稳定收益,又能保持资金流动性以备不时之需。
避坑提醒:这三件事千万别做!
别追涨杀跌:看到指数涨了就满仓,跌了就割肉,去年很多人就是这么亏的。定投和分批建仓才是普通人的"保护伞"。
别只看短期:科技投资是长期赛道,AI的红利至少能吃3 - 5年,别指望买了就天天涨,持有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看到效果。
别跟风买个股:如果你连公司的财报都看不懂,就别乱买个股,买指数基金更省心,工银瑞信这类大公司的产品流动性好,跟踪误差也小。
贰
基金深度评测

从基金基本概况来看,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成立于24年5月28日。

从其今年累计收益走势来看,该基金今年业绩大幅优于同类科技基金平均水平。

从基金四分位图来看,该基金从近1年到近一周的表现基本属于优秀象限。

从权威机构晨星给予的排名来看,该基金今年排名同类基金前20位。

正因如此,该基金的规模呈现放量式上涨模式。

我们来看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费率问题,该基金的总费率为1.11%,其中显性费率(交易费率)为0.62%,隐性费率为0.49%。

从显性费率来看,本基金费率为0.62%,低于同类平均0.78%的水平,排名同类平均前59%。

再从隐性费率来看,该基金费率为0.47%,低于同类平均的0.7%,排名前37%。

需要注意的是,该基金持有期限只有大于等于7天才不会产生赎回费,否则将收取1.5%的费用。

对很多普通投资者来说,过去几年的港股市场像一趟“过山车”,既经历过估值低谷的迷茫,也迎来了今年的反弹行情。而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抬升,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投资港股不一定非要盯着传统标的,像这种“科技+医药”的创新配置,反而能更好地抓住新经济的脉搏。
2025年最后三个月,与其纠结“要不要追高”,不如静下心来分析核心逻辑:AI的商业化还在加速,外资回流的趋势才刚开始,创新药的审批红利也在释放,这些都为指数提供了长期支撑。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不用追求“精准抄底”,每周定投一点指数基金,或者分批建仓核心标的,既能避免短期波动的影响,又能慢慢积累筹码。投资从来不是“一夜暴富”的游戏,而是用理性和耐心,在优质赛道上等待时间的回报。相信只要稳住节奏,未来回头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会是我们投资组合里一份不错的答卷。
#创作扶持计划##10月你看好哪些投资赛道?##10月基金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