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国庆见闻,晒收益,瓜分好礼!
——写在恒生科技新高之际,聊聊我为何押注这只“宝藏指数”
一、市场现状:港股科技“逆天改命”,国证指数为何C位出道?
2025年的港股市场,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绝地反击——
外资狂买2000亿港元,人民币汇率飙到7.1关口,AI大模型DeepSeek接入企业超500家,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95%……一切都在宣告:港股科技板块,活过来了!
但最让我心动的,是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的强势表现——
- 跑赢恒生科技:今年涨幅60.22% vs 恒生科技38.76%,医药股贡献关键增量;
- 龙头浓度拉满:腾讯、阿里、小米、理想汽车等30只“硬核科技”聚集,前十大权重股占比77%;
- 估值仍具性价比:PE仅23.72倍,低于纳斯达克39.96倍),安全边际肉眼可见。
为什么选它?
“科技+医药”双引擎:传统科技股(AI、半导体)+创新药(百济神州、药明生物),对冲单一赛道风险;
外资偏爱度MAX:港股外资占比超40%,降息周期下,中国新经济资产成“避风港”;
政策东风加持:国内“新质生产力”定调,香港18C制度吸引专精特新。
二、深度拆解:国证港股通科技的“三重护城河”
1. 行业布局:不止互联网,医药赛道暗藏惊喜
恒生科技主打“软科技”(电商、社交),而国证指数覆盖硬件、新能源、医药——
- 半导体:中芯国际良率突破98%,长江存储扩产在;
- 创新药:百济神州PD-1美国获批,估值修复空间30%+;
- 新能源车:理想、小鹏月销破3万,智能化浪潮下毛利率飙升。
案例:药明生物被制裁后股价腰斩,但国证指数通过分散持仓(单股≤2%)平滑风险,近期CXO板块回暖,反弹超40%。
2. 资金面:南向资金+外资“双水渠”灌溉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超1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 外资回流:美联储降息后,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港股科技成“替代性配置”;
- ETF吸金: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019934)近6月回报率51.8%,散户跟风入场。
3. 技术面:突破四年下降通道,量价齐升
- 趋势反转:指数突破2021年高点连线,MACD金叉,RSI未超买;
- 量能配合:9月日均成交额破千亿港元,较上半年增长60%;
- 目标测算:若修复至历史均值,仍有20%空间。
三、2025最后三个月:我的“攻守兼备”作战计划
策略1:核心仓位+动态平衡
- 底仓配置:70%资金定投国证港股通科技ETF(159636),费率0.45%+规模超百亿;
- 卫星仓位:20%博弈细分赛道——
- AI算力:关注三星、SK海力士HBM芯片订单;
- 医药反弹:药明康德、信达生物估值PE分位<15%;
- 现金储备:10%应对黑天鹅,比如地缘冲突或政策收紧。
策略2:事件驱动“套利窗口”
- 美联储议息会议:11月、12月若释放“鸽派”信号,加仓高弹性科技股;
- 双十一/春节消费:美团、快手电商数据超预期,短期脉冲机会;
- 财报季:11月腾讯、阿里发布AI商业化进展,逢低布局。
策略3:风险对冲“三件套”
- 黄金ETF:配置5%对冲地缘风险;
- 红利股:中海油、中移动股息率>6%,熊市防御;
- 期权保护:买入恒科指认沽期权,权利金控制在总仓位2%内。
四、熊猫君的投资哲学:在不确定性中寻找“锚”
“不要追光,要成为光。”
- 敬畏周期:港股是“放大器”,涨起来疯,跌起来更疯。2022年腰斩,2025年新高,唯有纪律性才能活到最后;
- 模糊正确>精准错误:不需要猜底,只要知道“便宜货”在哪儿。国证指数PE<25倍时,闭眼买;
- 与时间为友:AI革命至少持续5年,港股科技龙头年化15%收益可期,急什么?
附文:我的投资信仰
**“市场先生永远在情绪中摇摆,而我们要做的是——
在恐慌时捡起带血的筹码,在狂热时递上理性的账单。
国证港股通科技,是我对‘中国硬科技’的信仰投票。
2025,与泡沫共舞,与时代同行。”**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