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5年9月10日晚,据《纽约时报》报导,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计划对中国药品(尤其是实验性药物)实施严格限制。在这一消息的冲击下,今日开盘A+H创新药大跌,其中,恒生创新药开盘跌超8个点,A股创新药开盘跌5个点左右,随后创新药板块便低开高走,一路回升。
点评:
本次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事件,对创新药板块而言,或以短期情绪冲击为主,不改BD大趋势。
其一,当前事件本质是中美生物技术领域秩序重构的开始。过去,中国药企主要扮演“跟随者”和“供应商”的角色(CXO、原料药、仿制药)。但现在,中国创新药企在靶点发现、临床开发、尤其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全产业链能力上,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纽约时报作为“对手方”的赞扬,是最有力的证据,它证实了中国创新的成果已经无法被忽视。所以这也带来了美方的“焦虑”,试图用行政力量阻挡这一市场趋势。但资本是逐利的,当看到更高性价比的资产时,流向的改变是必然的。
其二,此次行政命令大概率会一波三折。2024年美国推出《生物安全法案》制裁CXO,相当于给美国MNC(跨国药企)“断供”,大幅增加其研发成本和时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此次法案在推进中被大幅稀释(如豁免期延长至8-10年),且最终不了了之。而本次制裁BD,这直接切到了MNC的“大动脉”。在2028年面临专利悬崖的背景下,MNC亟需通过BD的方式来维持其产品管线生命线。其次,阻止其BD中国资产,等同于强迫MNC在竞争中“自缚双手”,将最优质、最具性价比的资产拱手让给欧洲或日本的竞争对手。此外, MNC及其背后的养老金、投资基金等资本力量,其游说能力也是巨大的,大概率会动用一切力量阻止此类政令。白宫发言人“未积极考虑”的表态,正是这种强大阻力下的初步体现。
其三,BD持续落地或迎来催化。MNC的CEO和BD负责人不断来华调研、寻求合作的脚步从未停止,这是最真实的需求体现。Q4的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等国际大会是中国创新药企展示数据的舞台,优质数据的披露将是BD交易最强大的催化剂。向后看,中国头部创新药企的管线价值、出海能力、商业化实力都在不断增强,BD仍会逐步落地,短期情绪冲击不改产业趋势。
$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0111)$
*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不预示基金未来具体投资操作,基金经理可在投资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