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估值水平看,当前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的定价仍显著低于2021年高位。截至9月下旬,恒指静态市盈率约11.8倍,恒生科技指数约23.7倍;而2021年相关指数峰值分别为17.6倍和70倍左右,恒生科技指数当前点位较历史高位仍低约四成。在AI与全球化双轮驱动背景下,港股科技板块仍是布局中国新经济的重要阵地。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受科技及创新药板块引领出现一波行情,恒生指数一度上涨超3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是达50%。但自10月起,恒生科技指数“画风突变”,不到两个月最大回撤超15%,近四个交易日连续下跌。
对于近期调整,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分析,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叠加影响:一是前期涨幅过大导致估值与仓位偏高,10月出现集中获利了结;二是10月10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00%关税并收紧关键软件出口管制,13日恒指大跌,科技股作为政策敏感资产被系统性降估值;三是11月美股AI龙头出现“迷你”,一周市值蒸发约8000亿至1万亿美元,纳指周跌3%至3.7%,压低全球科技风险偏好。此外,临近年底,市场风格或向银行、非银金融等红利资产切换,资金从高波动科技股流向高息防守类资产,导致新经济股表现承压。
不过,短期波动并未改变港股科技龙头的长期投资逻辑。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港股可能延续两到三年慢牛,恒生科技指数对应板块是经济转型受益公司,当前调整或为短期现象。从估值看,当前指数仍处于相对低位,且港股科技汇聚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力量,仍是布局中国新经济的重要阵地。
市场对AI落地效果的关注成为当前焦点。今年港股科技股重估逻辑已从概念转向实际业绩,腾讯“混元”大模型在广告、内容生产等场景的应用提升效率,阿里多次上调AI与云基础设施投入,季度AI收入增速超三位数。随着美国AI股估值校正,全球市场更关注头部平台的盈利兑现能力。政策层面,“十五五”规划明确重点推动科技创新板块,相关领域有望在未来两三年转化为实际业绩,支撑科技股长期价值。
来源:吴瞬
#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中金公司合并两券商!券业重组浪潮持续##低估补涨号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