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小伙伴提到,今年以来,港股类医药主题基金的表现似乎整体优于非港股类医药主题基金,前者的业绩分化没那么大,收涨的产品比例也明显更高。
确实如此。
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市场的医药生物行业都有回暖,但行业内部分化依然明显。总体而言,创新药企凭借过去多年在研发领域的持续投入,不断释放研发成果,这一时期在市场上受到了认可,整体表现更为领先。
注意这里说的是创新研发驱动的药企,并不包括可以为之提供研发服务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
在港股类医药主题基金里,其实很多都是指数型产品,它们跟踪的指数如恒生生物科技、恒生医疗保健、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以及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等,成分股里创新研发药企的权重相对较高。
这使得这些基金很好地分享到了这一轮由创新研发药企驱动的机会,比如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大成恒生医疗保健ETF、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以及鹏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等,今年以来累计收益都超过了10%。
此外,不少主动管理型的QDII医药主题基金,目前对创新研发药企港股的配置权重也较高,比如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QDII,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达到了20.48%,表现较好。
相比之下,非港股类医药主题基金的配置则更为多元。
其中,有些基金在现阶段对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创新研发药企配置较多,比如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中银医疗保健混合等,凭借这样的配置结构,这些基金在这一阶段的表现比较亮眼。
但也有很多非港股类医药主题基金,在配置上更兼顾或侧重医疗器械、医药研发外包、医药流通企业等其他细分领域的企业。
这样的配置结构使得它们没能充分享受到这次由创新研发药企驱动的医药生物板块机会,有的甚至表现较差。
不过,虽然创新研发药企配置权重的差异带来了明显的阶段性收益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重仓创新研发药企的基金经理就一定更优秀、产品一定更出色,同样地,如果创新研发药企的配置权重没那么突出,也不能由此认为经理或产品一定更差,因为这并不能反映更长时间维度里的业绩可能性。
但其中的差异确实提醒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少港股类医药主题指数的成分股结构对创新药企的侧重确实较为明显,这一点与很多A股类医药主题指数不太一样。
A股类医药主题指数的多元性更强,既有覆盖全行业的指数,也有侧重某些细分方向的指数。
如果小伙伴对医药主题指数产品感兴趣,一定要留意具体指数的成分股结构,注意其中的区别。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OTCFUND|015915)$
$中银医疗保健混合A(OTCFUND|005689)$
$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A(OTCFUND|0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