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机器人好拍档#机器人投资后续观点
1. 行业阶段与增长潜力
人形机器人产业已从0~1的初创期过渡到1~10的成长期,投资回报率较高,未来5~10年有望实现从量产到普及的跨越,类比家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
市场规模预测:
短期:国内潜在需求达1亿台(单价2万~5万元),市场规模约2万亿人民币。
长期: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收入或达5万亿美元,规模将超越汽车行业。
2. 投资主线与细分机会
上游核心零部件是当前布局重点,包括:
丝杠(14%)、传感器(16%)、减速器(16%)、电机(21%)等(以特斯拉机器人为例)。
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标的更具增长弹性。
中游本体制造与下游应用场景(如家庭服务、工业协作)将随技术成熟逐步放量。
3. 政策与资本动态
地方政府基金加速入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设立专项基金(规模3亿~100亿元),聚焦机器人产业链和具身智能技术。
国资主导:全国机器人相关基金总规模超700亿元,投向涵盖核心零部件、本体研发及创新应用。
4. 风险与策略建议
技术风险:人形机器人需突破运动控制、AI交互等瓶颈,部分企业可能因研发滞后被淘汰24。
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如特斯拉)凭借技术整合能力更易胜出,但初创公司可能在细分领域突围。
投资策略:
优先选择细分龙头(如丝杠、传感器领域)或主题基金。
参考光伏、新能源车历史行情,上游环节在产业初期更具确定性。
5. 长期趋势与全球影响
人形机器人可能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国凭借工程师红利和完整供应链占据优势。
技术融合(AI+机器人)将催生新经济形态,地缘政治竞争或加速行业技术迭代。
总结:人形机器人赛道处于高成长阶段,短期关注上游零部件,长期需跟踪技术落地与商业化进展,建议通过分散投资(龙头股+基金)平衡风险与收益。@长城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