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剑客# 港股市场后续行情展望以及投资方向
港股市场后续行情展望
港股市场在2025年呈现出“科技领涨、传统分化”的特征。截至3月24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9.21%,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28.49%。科技股的强势表现主要得益于政策红利与流动性宽松、科技产业突破以及估值洼地效应。尽管近期市场情绪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AI技术的进步、估值的吸引力以及国内经济的复苏预期仍为港股提供了上涨空间。
投资方向
医药行业:港股医药行业在2024年经历了市场的波动与调整,但2025年有望迎来反弹。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表现出色,部分公司实现了显著涨幅。未来,随着创新药政策发力、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国内经济复苏,医药行业有望继续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互联网行业:港股互联网板块在2025年表现抢眼,尤其是科技巨头如阿里、腾讯等市值大幅增长。互联网头部公司在AI发展层面有望价值重估,且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高的投资吸引力。
红利策略:在全球经济波动的背景下,高股息策略显现出穿越周期的配置价值,成为资金的“避风港”。港股市场中,一些高股息率的股票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时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结构性分化延续:港股新经济(如科技、创新药)与传统板块的盈利分化可能加剧。头部科技公司凭借高集中度盈利增长仍具吸引力,而传统行业更多依赖高股息策略对冲不确定性。
风险偏好修复扩散:近期医药板块的行情显示,资金从“重业绩”转向“重预期”,超跌赛道(如创新药)可能迎来估值修复窗口。
布局赛道分析:医药、互联网、红利的逻辑与机会
1. 医药赛道:政策催化+超跌修复
核心逻辑:
政策支持:国家药监局近期发布《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叠加医保谈判规则优化,创新药产业链估值吸引力提升。
超跌反弹:2024年医药股反弹滞后,部分标的因“熊市思维”被错杀,近期风险偏好提升后,资金开始关注估值修复机会。
布局方向:聚焦创新药龙头(如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成分股)、CXO(医药外包)及生物科技领域,尤其是管线进展明确的公司。
2. 互联网赛道:低估值+AI价值重估
核心逻辑:
估值低位: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市盈率低于近3年90%的时间,头部公司(如腾讯、美团)盈利增长稳健。
AI催化:互联网巨头在AI模型、应用端的布局可能推动价值重估(如腾讯混元大模型、阿里云智能)。
布局方向:通过港股科技分散配置头部科技,或精选AI商业化能力强的公司。
3. 红利赛道:防御属性+政策避险
核心逻辑:
高股息穿越周期:金融、地产、能源等成熟行业在弱增长环境下提供稳定收益。
政策对冲:若内需政策落地低于预期,红利板块可对冲市场波动。
布局方向:关注金融(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电力、交运)及能源板块。
持仓策略与近期操作
策略框架
均衡配置,动态调整:短期以红利+医药为防御核心(占比40%-50%),中期逐步向互联网倾斜(占比30%-40%),保留10%-20%仓位捕捉周期成长(如消费电子、新能源)的反弹机会。
择时节点:
红利板块:恒指23000-24000点以上性价比下降,可适度减仓切换至红利。
互联网与医药:若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或国内政策超预期,可加仓港股通互联网ETF或创新药ETF。
近期操作
增持医药超跌标的:例如某CXO龙头因一季度订单回暖但股价未充分反映,逢低布局。
红利与科技轮动:减持部分高股息仓位,逢回调加仓恒生科技ETF。
事件驱动交易:5-6月美国关税豁免到期后的汽车零部件机会(如北美建厂企业),以及AI大会催化下的腾讯、小米等。
总结:逆袭的“密码”
核心密码:
医药:政策红利+估值修复弹性;
互联网:低估值+AI第二增长曲线;
红利:高股息+避险属性。@富国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