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剑客#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LOF)A$$富国北证50成份指数C$$富国新兴产业股票A$$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富国新材料新能源混合A$$富国上证指数ETF联接C$
最近港股市场的剧烈波动让我既紧张又兴奋。4月7日关税冲击导致单日暴跌13%,但随后南向资金疯狂“抄底”,4月9日单日净流入355.87亿港元创历史纪录。这种“过山车”行情让我深刻意识到:港股市场虽然风险高,但机会同样无处不在。今天,我想分享个人对港股投资价值的思考。
一、港股的投资价值:低估值+政策红利=“黄金坑”?
港股当前的投资逻辑可以用“三低一高”概括:低估值、低流动性、低预期,高分红。
• 低估值:恒生指数市盈率仅9倍左右,处于近10年22%分位,相比A股和美股性价比突出。
• 政策组合拳:从医保谈判规则优化到AI产业扶持,政策持续为创新药、互联网等赛道“松绑”。
• 资金面改善:南向资金连续18个月净流入,2024年累计买入超6300亿港元,成为港股“定海神针”。
我曾担心港股受外资撤离影响会长期低迷,但观察到两个关键变化:
1. 内资定价权提升:南向资金持仓占比已超外资,对互联网、金融等板块的定价话语权增强;
2. 盈利预期改善:2025年港股主要指数营收增速预计回升至5%-7%,科技、消费板块盈利弹性最大。
二、三大赛道对比,我选择“高股息+低波动”
港股的医药、互联网、红利三大赛道各有千秋,但我的选择逻辑如下:
1. 港股红利:穿越周期的“压舱石”
• 政策护航:新“国九条”强化分红要求,央企高股息标的回购力度加大,股息率普遍超6%;
• 全球利率下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若降至3%,高股息资产吸引力将显著提升;
• 风险缓冲:2022年地产暴雷时,低波动策略及时剔除高风险个股,保障组合稳定性。
2. 创新药:高赔率但需“赌运气”
尽管政策利好频出,但创新药企依赖融资和海外审批,地缘政治风险(如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可能引发估值剧烈波动。作为普通投资者,我更倾向通过ETF分散个股风险。
3. 互联网:估值修复的“弹性品种”
腾讯、阿里等龙头PE已跌至历史低位,但业务转型(如AI大模型)需要时间验证。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我的选择:用70%仓位配置红利资产“稳底盘”,30%参与互联网反弹“抓机会”。
三、2025年港股行情展望:震荡上行中的“哑铃策略”
结合券商预测和自身观察,我认为2025年港股将呈现“先修复、后分化”格局:
• 上半年:政策红利+资金流入驱动估值修复,恒指或挑战22000点;
• 下半年:盈利兑现能力成关键,高股息、消费、科技龙头分化加剧。
四、为什么选择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联接?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筛选基金时重点关注三个维度:策略有效性、管理能力、持有体验。
1. 策略优势:高股息+低波动双保险
• 股息率7.66%:显著高于A股红利指数(5.24%),且通过QDII渠道分红税仅10%;
• 低波动筛选:半年调整一次成分股,剔除短期涨幅过高标的,避免“高分红陷阱”。
2. 基金经理:量化老将+长期主义
• 田希蒙:10年量化经验,管理规模超297亿,擅长通过模型捕捉红利资产超额收益;
• 调仓逻辑:2024年半年报显示,调出地产股、增配能源和公用事业,契合经济弱复苏环境。
3. 持有体验:低费率+高分红
• 费率仅0.8%:管理费0.5%+托管费0.1%+销售服务费0.2%,同类最低;
• 分红频率高:每双月评估分红,2024年累计分红5次,年化股息率超8%。
4. 风险控制:分散持仓+流动性管理
• 前十大持仓占比27.46%:分散在金融、能源、公用事业,避免单一行业风险;
• 债券持仓对冲波动:2024年三季度配置6%国债,降低股市波动对净值的冲击。
港股市场就像一面放大镜,既能放大恐慌,也能放大机遇。作为普通投资者,我选择用“高股息+低波动”策略筑底,用“政策红利+科技成长”抓弹性。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联接C(019261)就像一艘“防波堤”,让我在风浪中守住收益底线。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与其纠结短期涨跌,不如找到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工具,静待时间玫瑰绽放。@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