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0 15:23:35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浙江
这波有色行情不一般!如何精准抓住行情?看这里!

最近市场风格切换特别明显,以前不温不火的有色金属板块突然成了香饽饽。这到底是短期炒作还是真有大机会?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先看最实在的业绩数据。三季报显示,有色板块里的龙头公司赚钱能力真不含糊。60家重点公司里,56家都实现了盈利,44家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有10家公司利润增长超过100%,最亮眼的一家甚至增长了20倍。这种业绩表现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板块的集体爆发,说明行业基本面确实在改善。

再从产业逻辑看,这轮有色行情和2006年那波完全不同。以前主要靠地产、基建拉动需求,这次则是新能源、AI、军工航天这些新兴领域在挑大梁。简单说,以前是"老基建周期",现在是"新质生产力周期"。更关键的是供给端,全球主要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度放缓,加上一些地区的供应不稳定,供需矛盾正在加剧。这种供需紧平衡的局面,让有色金属的稀缺性和战略价值越来越突出。

政策层面也有不少积极信号。最近出台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方案,重点提到要保障战略资源供应、推动产业升级。还有一些万亿级别的重大工程陆续启动,这些项目都会直接拉动有色金属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反内卷"政策,通过规范行业秩序,优化供给结构,这对龙头企业其实是利好。

宏观层面,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对有色板块是重大利好。为什么这么说?首先,降息会导致货币贬值,投资者更愿意持有实物资产保值;其次,国际有色金属都是用美元计价,美元贬值意味着这些金属对其他货币的持有者来说更便宜,会刺激购买需求;最后,降息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对铜、铝等工业金属的需求。这三方面因素叠加,对整个板块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望后市,有色金属还能再涨吗?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综合了几家机构的研究观点,发现共识度很高:在全球货币宽松、资源战略地位提升、新旧产业转型这三大因素共振下,有色金属已经进入供需紧平衡驱动的新周期。有机构预测,2026年这个牛市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具体到细分品种,我比较看好铜和钴,主要因为供给紧张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价格有望继续上行。锂价也值得关注,随着储能需求超预期增长,可能会有惊喜。黄金等贵金属的长期趋势依然向上,特别是在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下,避险需求会持续存在。还有电解铝,今年表现相对滞后,四季度可能会补涨。整体来看,在流动性宽松和各国加强资源获取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的投资热度有望延续。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买个股难度比较大,因为有色金属品种多、专业性强,而且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很大。这时候指数基金就成了不错的选择,可以帮助我们分散风险,把握整个板块的机会。

周期风口已至,有色强势领跑,现在确实是聚焦有色金属板块的好时机。我最近一直在关注$汇添富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ETF联接C$(019165),这个产品紧密跟踪细分有色指数(000811),最大特点是"含铜量"特别高。具体数据是:铜占比30%,黄金占比14%,这个配置显著高于同类有色指数。

bf1b900f74223adb31f074e5127d5feb

指数的成分股集中度属于中等偏高水平,前5大成分股占比37%,前10大占52%,前20大占73%。这种结构既能抓住龙头机会,又不会过度集中。前十大成分股都是行业龙头,比如紫金矿业、北方稀土、洛阳钼业这些,涵盖了铜、稀土、锂、铝等核心领域,基本上把主要机会都覆盖到了。

业绩表现也很亮眼,对比同类产品,汇添富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ETF联接C(019165)近1月上涨4.20%,近三月上涨31.01%,近6月上涨62.19%,近1年上涨59.01%,对比同类产品华泰,嘉实等稀土有色相关绩优产品超额明显!

072a409329c4bae7f258b5cb0b854fb8

特别要强调的是,最近有色金属指数显著跑赢稀土指数。如果我们对比近6月、近3月和近1月的业绩,会发现有色指数全面领先稀土指数。这说明市场热点正在从单一品种向整个有色金属板块扩散,这时候选择覆盖更全面、金铜含量更高的指数产品,可能比单纯配置稀土主题基金效果更好。

我认为这轮有色行情可能具有持续性。一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长期趋势,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全球货币宽松周期已经启动,对大宗商品形成利好支撑。短期来看,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加上一些重大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可能会进一步推升需求。如果你也看好有色金属的长期机会,又不想花太多精力研究个股,不妨关注一下汇添富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ETF联接C(019165),也许会成为你资产配置的一个不错选择。#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