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推动就业提质扩容指明了核心方向与实践路径。这一发展方式能释放强劲就业带动效应,既助力提升就业质量,又推动就业容量扩大,关键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机统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指出:“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持续提高就业水平与质量,不仅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民生、提升社会福利,满足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还能缩小收入差距、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为社会安全稳定筑牢根基。”
我国在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中,经济增长对就业岗位的创造能力稳步增强。“十四五”期间,已构建起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支持体系,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覆盖数字经济、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截至今年9月底,“十四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6032万人。展望“十五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稳就业具备坚实支撑;但就业总量压力犹存,结构性矛盾凸显,外部环境波动也将带来新的挑战。落实相关部署,核心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的协同联动。天津以12条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企业培训中心,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的技能生态;上海通过“传统行业+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驻场服务”模式,为企业输送1600余人,形成本地培养、企业用工的劳务供应链闭环——各地正通过产业就业协同、培育新职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等路径,积极探索就业友好型发展模式。
自2019年起,人社部已向社会发布7批110个新职业,民宿管家、网络主播、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吸引大量劳动者,尤其受年轻人青睐。技术新应用、消费新需求、市场新变化,正不断拓展职业边界。随着就业友好理念的深入实践,未来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将持续为就业开辟新空间,高质量岗位的增加也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新华社
#11月我的投资总结!##今年你的投资目标达成了吗?##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