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人类两千年经济发展史,GDP的大幅增长离不开工业革命。
从瓦特改进蒸汽机开始,机器化、流程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开始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效率呈几何级提升,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手艺人的匠心杰作固然宝贵,但工业化才符合产业趋势的发展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行业大小都会受到这种规律的影响。
资管行业是专门研究产业趋势和商业模式的行业,反过来资管本身也要遵从产业趋势的发展规律。
我们看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有巴菲特、霍华德马克斯、比尔阿克曼等兼具业绩和话语权的“手艺人”基金经理,同样有贝莱德、先锋领航、资本集团、文艺复兴等被动化、团队化、量化的明星平台。
市场会尊重知名投资人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洞见”,但平台化体系化依然在越来越多资管机构中普及。
在国内资管行业,其实也能发现类似的发展趋势。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诞生至今接近30年的时间,能明显感觉到中国主动投资的发展跃迁——
从早期的技术面、主题投资,进化到了今天深度研究的基本面投资,投研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更是出现了很多兼具业绩、管理规模以及行业影响力的资深基金经理,这都是行业的亮点。
同时我们也要承认,随着在管规模的大幅提升以及被动化投资的普及,主动投研也在面临着新的改革诉求——
第一,市场上的股票很多了,光是A+H股这两块和中国直接相关的股票就有8000多只,产业革新和投资逻辑的变化在持续进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强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实现全覆盖,必然要更多依赖团队和平台的支持。
第二,成功的基金经理,都有其自成体系的方法论,也有自己擅长的市场环境。而成功的资管平台,需要在解放基金经理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给个体的短板托底。
换句话说,就是靠组织体系的改革,呵护基金经理的个性、发挥其原有的优势,而在研究端,靠投研体系的深度升级做后盾,给这些原本就很厉害的牛人叠上buff。
相当于借鉴制造业的经验,在尊重匠人精神的基础上,向前迈一步,为这些牛人提供工业化平台的赋能。
其实,类似的变化已经发生了。
今年市场行情很好,也有很多业绩亮眼的基金跑了出来,但能明显感觉到,现在我们会更关注业绩好的产品背后所在的基金公司,会更关注基金经理所在的投研团队、产品矩阵。
这些“产品团队”,不仅有亮眼的“集体业绩”,更得益于每只产品都有更清晰、直观的主投方向,换来了投资者更放心的持有,这的确是行业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和研究。
正好近期,在投研体系团队化、工业化方面做得更早、也取得一定成果的中欧基金举办了「向前一步」“中欧制造”投研体系升级发布会。
我去现场学习了一下中欧投研体系工业化的发展思考,现在写下来,以供大家参考。
通过专业化、数智化,拓展投研的广度和深度
过去管基金,往往是一位基金经理带着几位研究员一起做,这其实和早年的手工作坊很像,手艺人靠着匠心工艺,当然有很精美的产品,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好保持。
所以想要在维持良品率的前提下,更高效的量产必须依赖工业流水线。
会上,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资管行业要向中国的制造业学习,也要在资管行业去实践「工业化」,所以有了今天「中欧制造」的概念。
中欧制造首先强调的是专业化。
中欧基金现在有240位专业的投资研究人员,光是权益投研团队就有将近100人,大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做久做长,进而成为行业的资深专家。
这样做基金管理的时候,如果能有来自100个地方的专业想法融入到组合中,那组合就可以有100个阿尔法。
在保证投研深度的同时,扩展了组合的广度,团队为基金经理支持会大幅提升,这样基金组合对不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相应抬升。
我们买主动基金都知道,一个集中持股的组合个股大概有30-50只,规模大、分散一点的得有上百只,这样的组合构建需要储备500只左右的股票备选,而一个研究员,最多只能深度覆盖20-50只股票,如此一个组合背后往往需要10-20名研究员支撑,这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能应对的,所以才有了建立在专业性基础上的工业化。
当前另一个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当前实体产业最明确的产业趋势就是AI赋能千行百业所带来的科技革命,而在资管行业,大模型、人工智能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人的优点在于学习的深度,而机器的优点在于学习和覆盖的速度很快,一个投资决策,研究员可能需要1-5个月的时间,但机器人只需要1分钟,且不受情绪影响。
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中欧可转债是应用数智化模型带来的成果,过去一年业绩非常亮眼。
这只产品用了很多的数据模型产出业绩,其中策略之一,是用大模型去把内部分析师的报告、会议记录和其他的内部研究成果放进去,再用大模型研究。
这么多的研究报告,靠人看很难覆盖过来,但如果用模型每天刷新,那每天都能看几千篇报告。
这就是数智化在投研中的应用,科技进步也会深刻改变资管行业的发展方式。
专业化和数智化拓宽了投研的深度和广度,但想要让整体投研工程更丝滑的运转下去,还需要一点,就是去统一投研团队的「语言」,这也是工业化的内涵。
高效的工业化,需要一套共通的「语言」
传说中修建巴别塔失败的原因,是上帝改变了参与巴别塔修建的人们的语言。语言不通,就没法开展工作。
投资也一样,有人看重估值保护,有人认为景气度更重要,大家的投资逻辑各不相同,对同样一个机会,有人看到了巨大的风险,有人则视为巨大的机会,往往是各说各话、根本没法统一。
怎么办?
中欧基金借鉴了海外资管大厂的经验,设计了「五要素模型」的基本面分析框架。
现在开晨会每个研究员分享观点,都要结合「五要素模型」,围绕行业赛道、行业趋势、公司治理、经营质量、经营趋势提炼观点,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就3-5分钟,以一种更高效、清晰、简洁的方式表达投资观点。
从基金经理到研究员,大家都在统一的五要素模型下,思考配置观点,这样并不会抹杀投研人员的个性,更不是让投研变成螺丝钉,而是有了体系和语言的规范,使得投资决策更加可复制、可把握。
中欧基金的工业化改革从2023年就已经开始了,经过了这三年的沉淀,终于在近一年市场复苏的背景下得到了检验。
截至2025年6月30日,所呈现的业绩如下——
收益率不一定是在各类榜单中排名最靠前的,但科技战队这四只产品近一年业绩都能排在银河证券业绩排名的前列。
其实,上周五我和北落也聊过,我们对中欧工业化的期待是,如果能把业绩稳定在偏股混前50%、甚至60%分位,这样的标的对投顾、FOF乃至想要相对踏实的“获取(超越)市场平均回报”的投资者,就非常有吸引力了。
统一的语言,统一的文化,完备的体系,能更好带动投研人员的成长。
现在中欧基金的很多基金经理,都是从毕业后即加入公司,从研究员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最终做到能独挡一面的组合管理人。
依然拿科技战队举例的话,冯炉丹可能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第一,业绩层面,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A近一年收益率达93.0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35.40%。从2023年9月成立以来,产品也大幅跑赢了基准。
第二,曾经主动基金的痛点在于,基金收益率没办法很好的兑现到持有人身上,所以我们在中报季、年报季,除了看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之外,还会额外关注更接近持有人收益情况的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
而中欧数字经济的中报显示,上半年A类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是50.53%,C类利润率更高达到了60.67%,二者都大幅跑赢了34.48%的份额净值增长率,这说明投资者通过自己的择时或者资产配置实现了更高的收益。
第三,从冯炉丹的成长背景来看,2016年校招后进入中欧,周蔚文就是她的带教老师,一步步指导她从研究员最基础的案头工作开始做起。
2021年与周蔚文合管中欧新蓝筹积累基金管理经验,到2023年独立管理中欧数字经济,她的履历应该是标准的中欧基金经理成长模板。
第四,工业化还带来了一个变化,那就是在“公募行业人才流失的担忧下”,近年来中欧基金的人员流动反而变低了。
我们知道中欧基金的工业化,本身类似一种制造业体系,而制造业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背后的产业链。
没有了全球的产业链支撑,光刻机能造出来吗?很难。
工业化的实质是将投研人员置身于整个体系中,离开了体系的支撑,基金经理做投资要从哪开始?
中欧基金工业化想要实现的,就是不依赖某个人的“系统可复制的成功”。
中欧多资产,工业化在资产配置上的应用
现在做投资,除了配权益之外,很多人也会去配置一些债券、黄金等多资产组合,而一个有志于实践资管工业化的机构,当然也会尝试将这套体系,更好的应用到多资产策略上。
固收+是经典的多资产配置工具,投资者对固收+的需求还是从纯债中外溢出来的,进攻时可以是“权益-”,但防守时一定要“固收+”,去尽可能追求绝对收益。
因此在把产品交付给投资者之前,要先设定好合适的配置、策略中枢,把产品的预期风险和投资目标,在事前清晰化、透明化,避免因预期差导致的“货不对版”。
于是从2023年起,中欧基金多资产投决会主席黄华,带领团队将可转债、二级债基、偏债混等业务逐一拆解、标准化,并明确了每一只产品的风格边界。
不管是哪个基金经理,不管历史业绩多强,也需要在既定的策略容量和风控框架内运作。
也是这一年,权益基金经理许文星内部转岗到多资产团队,亲身参与多资产团队的工业化搭建,并负责权益策略的研发。
在许文星看来,“工业化”的探索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
第一步是先有想法,要去判断某一类资产究竟是该买入还是卖出。
第二步是将判断买卖的依据提炼为客观的操作信号,一旦触发某些条件,就会得到买入或卖出的信号。
第三步是对信号进行回测,打磨出可用模型,这就为后面可复制的实践打下了基础。
中欧基金多资产团队把这一套总结为MARS工厂——也就是说,围绕多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Multi-asset Solutions)展开,力争以可预期(Anticipated)的投资业绩为导向,以可复制(Repeatable)的资产配置流程为支撑,以可解释(Specific)的收益风险归因为落脚点,将过去的资产配置这种更“主观”,也更考验投资经理“个人判断”的手艺活,升级成工业化的多资产平台。
根据国泰海通证券的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欧基金在14家固收类中型公司中近一年绝对收益业绩排名第一,超额收益排在第二。
因为每个子策略都是标准化的模块,可以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做出不同的组合,最终解决业绩不可预期、收益波动较大、以及最重要的,减轻产品与客户存在明显预期差的问题。
具体的产品,之前我也说过好几次了,像华李成的中欧丰利债券,作为定位于中高波策略固收+的产品,20%权益仓位,同时可配港股。基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欧丰利A今年以来净值增长3.07%,同期业绩基准为1.52%。
此外,多资产团队的产品线下,固收+的代表产品还有定位低波策略的中欧汇利债券(权益部分重点关注红利+价值策略)、中欧颐利债券(权益部分重点关注红利策略),定位中波策略的中欧磐固债券(权益部分重点关注ETF交易策略)等。
专注主动投资的文化
前两年主动权益基金面临被动指数的存在主义拷问,一方面有海外市场的前人经验,另一方面有国内ETF的势头正盛。
和错过牛市的踏空感类似,没有ETF的机构都要思考——要不要做ETF?什么时候做ETF?
但窦玉明谈到,ETF是一个成本取胜的业务,拼的是效率;而主动投资,要看背后投研团队的能力,以及研究深度。
海外这么多资管机构,贝莱德、先锋领航是被动投资的大厂,而资本集团则是主动投资的模范,大家都有各自擅长的事,很难贪大求全。
每个公司有各自擅长的事也有各自的文化,我们做投资也都知道,你很难改变公司的文化。
基金公司的任务是研究公司的商业模式,同时自己也会处于商业逻辑的约束之中。
电商行业里,有的平台更强调性价比,而有的平台看重品质,有的平台高举高打快人一步;有的则低调克制愿意后程发力,打法不一样,就没法要求公司做同样的业务。
所以中欧基金认为比起姗姗来迟的布局ETF,不如把资源集聚到主动研究的人才梯队建设上,把主动投资打磨好。
被动和主动是两条路,路径不同,但都能到达终点。
以上。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06/30。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中欧可转债债券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41.05%,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6.87%。2020-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15.54%/6.39%,13.67%/12.66%,-21.51%/-9.11%,-4.76%/-1.06%,2.97%/6.89%。历任基金经理:李波20240219-管理至今,彭震威20200713-20240419,华李成20200506-20211103,刘波20180614-20200519,蒋雯文20180130-20190219,黄华20171110-20190109。本产品于2020/10 修改投资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70.29%,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5.84%。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29.4%/20.39%。历任基金经理:冯炉丹20230912-管理至今。中欧智能制造混合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44.49%,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4.92%。2022-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3.51%/-10.33%,0.1%/-3.04%,17.46%/17.05%。历任基金经理:邵洁20220322-管理至今。中欧互联网混合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12.37%,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2.09%。2021-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3.42%/-0.58%,-32.86%/-16.9%,-13.36%/9.18%,14.56%/12.07%。历任基金经理:王培20211217-20241112,王颖20210104-管理至今,周应波20201012-20211217。本产品于2020/10 修改投资范围,增加存托凭证为投资标的。详阅法律文件。中欧内需成长混合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29.17%,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2.25%。2022-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34.18%/-15.91%,-22.87%/-8.4%,16.59%/10.92%。历任基金经理:钟鸣20230915-管理至今,郭睿20210803-20230915。中欧丰利债券A的成立以来涨跌幅9.52%,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4.05%。2022-2024年基金涨跌幅和同期基准表现为-3.03%/0.34%,1.43%/2.59%,7.8%/8.9%。历任基金经理:华李成20211209-管理至今。
公司排名来源:国泰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超额收益排行榜》,截至2025/6/30。按照国泰海通证券规模排行榜近一年主动权益/主动固收的平均规模进行划分,按照基金公司规模自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累计平均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主动权益规模50%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公司,累计平均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占比在50%-70%(取累计规模占比超过70%的最小值作为划分线)之间的划分为中型公司。产品排名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5/6/30,同类为银河证券分类。中欧数字经济混合A、中欧互联网混合A属于TMT与信息技术行业偏股型基金(A类),中欧智能制造混合A、中欧内需成长混合A属于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类)。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中欧可转债、中欧丰利、中欧汇利、中欧颐利、中欧磐固为债券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中欧数字经济、中欧智能制造、中欧互联网、中欧内需成长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股票型基金。中欧数字经济、中欧智能制造、中欧互联网、中欧内需成长、中欧丰利、中欧汇利、中欧颐利、中欧磐固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担与内地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