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费投资机遇来了#
牛市大家都去买科技,实际上,牛市里面,消费也会不错。
白酒/食品饮料:受制于高基数(PE 25-30倍)及宏观经济波动,短期难现爆发式增长,但年底消费旺季(春节、国庆)或带来阶段性反弹。
家电/汽车: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白电和新能源车有望维持10%-15%的年增速。
新消费:高成长赛道主导超额收益
情绪消费:如“牛市啤酒”(珍酒李渡)、泡泡玛特盲盒等,通过绑定社会情绪(牛市信心、收藏欲望)实现高溢价,2025年市场规模或突破2万亿元。
服务消费:旅游(黄山旅游)、酒店(君亭酒店)、医疗美容(爱尔眼科)受益于消费升级,2025年服务消费占居民支出比重预计达50%。
新零售与IP经济:即时零售(美团)、直播电商(遥望科技)、国潮IP(故宫文创)依托技术变革与Z世代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超20%。
二、核心驱动因素
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壁垒,利好跨区域连锁品牌。
消费补贴升级:2025年国补范围扩大至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直接拉动相关企业营收增长5%-8%。
股市每增长1元带动0.3-0.5元消费,2025年A股日均成交破万亿,中高净值人群消费力释放,推动奢侈品(老铺黄金)、高端文旅(西安旅游)需求。
悦己经济:宠物食品(乖宝宠物)、潮玩(泡泡玛特)年增速超30%,用户复购率超60%。
体验式消费:沉浸式演艺(宋城演艺)、冰雪经济(万达电影)成为新流量入口,客单价提升30%以上
----------------------------------------------------------------------------------
那么牛市选择消费基金,选什么呢?
兴银智选消费混合C(OTCFUND|018991)可以。
一、基金经理:袁作栋的主动管理能力突出
袁作栋拥有13年从业经验,采用“自下而上+行业均衡”策略,擅长挖掘消费细分领域的高性价比标的。其持仓分散(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47%),覆盖医药生物(12.23%)、食品饮料(4.8%)、传媒(4.93%)等多元行业,避免单一赛道风险。
在消费板块低迷期(2023-2024年)主动加仓,2023年Q4重仓中国东方教育(3.98%)、天味食品(3.95%)等低估值标的,2025年Q2切换至腾讯控股(3.43%)、顺丰控股(4.63%)等顺周期资产,动态调整能力显著。
二、行业布局:泛消费赛道全覆盖
重仓医药生物(12.23%)、食品饮料(4.8%)等必需消费,持有祥生医疗(4.55%)、泰格医药(3.21%)等创新药与医疗器械企业,受益于老龄化加速及国产替代趋势。
布局传媒(4.93%)、社会服务(4.25%)等可选消费,持有吉比特(4.93%)、普蕊斯(4.47%)等游戏与医美标的,契合Z世代消费升级需求。
三、业绩表现:高收益与低波动兼具
近1年收益19.29%,超越中证内地消费指数(+17.68%)1.61个百分点;
近3年年化收益15.01%,排名同类前22%(数据截至2025年9月)。
近1年最大回撤-11.95%,显著低于同类均值(-18.3%);
夏普比率2.34,单位风险收益能力超越68%的同类产品。
四、估值与政策双轮驱动
当前消费板块PE(TTM)为22.3倍,处于近5年10%分位点,食品饮料(25倍)、医药(28倍)等子行业性价比凸显。
消费补贴升级: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额度提升至8万元/户,直接拉动相关企业营收增长5%-8%;
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壁垒,利好跨区域连锁品牌(如基金持仓的安琪酵母、圣农发展)。
五、产品特性:灵活适配牛市节奏
股票仓位长期维持在85%-93%,2025年Q2为87.25%,充分捕捉牛市上涨行情;现金占比8.47%,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强
管理费0.8%/年,托管费0.2%/年,合计1.0%,低于同类主动消费基金均值(1.5%)
--------------------------------------------------------------------------
兴银基金袁作栋作为消费与均衡型基金经理,独特优势如下
一、复合型背景:实业+金融的跨界视角
曾任中兴通讯硬件工程师、手机商务部总监(2005-2012年),深度参与消费电子产业链运作,熟悉企业研发、供应链及渠道管理逻辑。这种背景使其在分析消费类企业时,能穿透财务数据直达产业本质,例如精准判断消费电子企业的技术迭代周期与库存风险。
2012-2019年任职于浙商基金、华夏久盈资管,主导险资账户管理,形成“绝对收益导向”思维。其投资组合中,债券与股票仓位动态平衡(如兴银丰运2020年最大回撤仅1.79%),擅长通过可转债、高股息资产平滑波动,这种能力在2024年市场调整期有效控制回撤(-3.07%)。
二、“十三一”研究框架:系统性选股方法论
通过“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公司治理”三维度评估企业十年存续能力,例如在2023年重仓祥生医疗(医疗器械)时,预判老龄化加速下国产替代空间,而非短期业绩波动。
搭建动态盈利预测体系,结合产业趋势调整参数。2024年对消费电子板块的减仓(如立讯精密),即因模型测算出全球换机周期延长至4.2年,低于此前预期的3.5年。
通过季报数据验证假设,及时修正策略。2025年Q1发现某休闲食品企业毛利率下滑,立即启动止损,避免后续20%的跌幅。
三、逆向布局能力:周期底部的精准卡位
擅长在“市场周期底部低仓位埋伏,右侧加仓”。例如2024年Q3加仓航空运输(中国国航),当时行业PB分位点仅5%,后续受益于暑期出行旺季,涨幅达35%。
聚焦“隐形冠军”,如2025年重仓的九州一轨(轨道交通检测),市占率超30%但市值不足50亿,PE仅18倍,较同业折价40%。
四、风险控制体系:四重免疫机制
组合构建时强制分散(行业>10个,个股上限2%),避免单一风险暴露。
当个股回撤超15%或行业景气度拐点出现时,启动减仓程序。2024年Q4对光伏板块的及时止盈,规避了2025年H1的产能过剩冲击。
在管产品设置“回撤熔断线”(如单季回撤超8%则降低股票仓位至70%),2025年最大回撤-11.95%,显著优于同类均值(-18.3%)。
现金占比长期维持在8%-10%,2025年Q2市场急跌时,通过逆回购等工具保持组合流动性,避免被动减仓。
五、消费赛道深度认知:结构性机会捕捉
理性消费:布局高性价比零食(盐津铺子)、平价服装(海澜之家),2025年相关标的营收增速超行业均值15%;
品质消费:重仓创新药(百济神州)、智能家居(海尔智家),受益于老龄化与消费分层。
精准把握“以旧换新”政策窗口,2024年Q4加仓家电(美的集团)、汽车(比亚迪),政策补贴带动相关企业净利润增长12%-18%。
总结:袁作栋的不可替代性
能力圈壁垒:实业经验+险资思维+量化框架的复合优势;
策略反脆弱性:逆向布局+严格风控,适应牛熊转换;
消费赛道专精:结构性机会挖掘能力领先同业1-2个季度。
其管理的产品(如兴银智选消费)在2025年震荡市中展现出“低波动+稳超额”特征,适合作为消费赛道的底仓配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