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凭借创新驱动,持续释放先进生产力。近日发布的毕马威中国长三角高端装备新质领袖榜单显示,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阵地,该领域展现出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的积极态势,且与其他高新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业态重构。
细分领域中,机器人领域中国已连续12年稳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宝座,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兴品类增速尤为亮眼;能源装备行业在规模扩张中遭遇“内卷化”竞争,政策正引导其向“需求驱动、质量优先、结构优化、安全可控”转型;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化重点将聚焦城市空中交通、农业应用及低空旅游;智能交通装备则围绕5G与V2X(车联网)、算法与大数据、激光雷达与自动驾驶展开技术突破。
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凭借强劲经济活力、高水平开放及突出创新实力,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协同机制,已在高端装备领域形成显著先发优势。目前,长三角拥有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总量的32.5%,产业集聚与协同效应突出。上海凭借与国家战略深度契合的城市定位、成熟的产业生态及开放枢纽优势,成为本次榜单中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苏浙皖三省企业占比近60%,印证了“上海创新引领+苏浙皖高效协同”区域模式的成效。
资本层面,行业投资呈现回暖趋势,融资集中于机器人及智能交通装备领域,政策引导下早期投资占比提升。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高端装备领域融资事件与金额均占全国近半,资本市场信心强劲。上海表现最为亮眼:据CVSource数据,该时段内上海完成融资682笔,公开融资金额1192亿元,均居首位。其凭借超500条现行产业政策、4个千亿级核心产业集群(2024年形成)、104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605家外资研发中心,以及5家世界灯塔工厂(2024年,全国前三)的制造支撑,成为产业资本主要聚集地。
面对未来机遇与挑战,报告建议:企业需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制造自主可控,在遵循产业规律基础上加速自主研发;强化数字赋能,通过工业互联网构建人、机、物、系统全连接的新制造服务体系,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资本投入,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直接融资功能;产业需从“单点突破”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协作效率;企业应加快“出海”,深化全球化布局,增强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来源: 袁源
#低估补涨号启航##今年买基金赚了多少钱?##3800点的A股值得加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