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2317.TW)与人工智能巨头OpenAI于11月21日联合宣布,将携手推进下一代AI基础设施硬件的设计与制造工作。根据合作框架,OpenAI将提供对AI产业新兴硬件需求的专业洞察,助力鸿海完成相关设计开发,并参与美国工厂的生产环节。同时,OpenAI将享有对合作系统的优先评估权及采购选择权。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初步协议暂不涉及具体的采购承诺或财务义务。
鸿海在新闻稿中表示,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对高性能硬件基础设施的需求持续攀升,以支撑先进AI模型的运行。此次合作将整合OpenAI对当前及未来模型需求的深度理解与鸿海的制造实力,强化美国本土AI供应链,加速先进AI系统的落地应用。双方合作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其一,联合设计开发未来多代AI数据中心机架,覆盖硬件设计、工程化及开发全流程;其二,优化机架架构以适配美国本土制造,扩大采购范围并引入更多美国本地芯片及供应商,同步强化本地化测试与组装环节,简化美国AI供应链;其三,在美国本土生产关键AI数据中心零组件,涵盖线缆、网络、冷却及电力系统等核心部件。
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近期明确,未来3-5年公司计划每年投入20-3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占其年度约50亿美元资本支出的超50%,“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投资的核心方向。”
与此同时,鸿海还与谷歌旗下机器人软件及AI公司Intrinsic联合宣布成立合资企业,致力于打造“未来智慧工厂”(intelligent factory of the future)。Intrinsic专注于机器人软件与AI技术研发,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企业。合资公司落户美国,核心目标是推动电子产品组装及更广泛制造业的“跃进式变革”(step change),合作场景涵盖组装、检测、设备维护管理及物流等多个领域。
鸿海指出,传统制造模式中,企业多依赖人工或刚性机器人系统。这些系统的设计、编程及维护需大量专业知识,其成本与复杂性将机器人应用局限于可预测、预设化的高批量任务。现实中,现有工作站与产线的制程调整在技术和经济层面均难度高;当产品设计、市场需求、客户群体或供应链发生变化时,快速调整往往难以实现或代价高昂。这导致在灵活性与成本平衡中,人力仍是执行重复性工作的主要选择,但也带来效率与稳定性难题。此次合作正是为解决这些痛点,被鸿海视为迈向智能工厂的关键一步。
11月12日,鸿海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说明会,公布数据显示:三季度营收达2.06万亿新台币(下同),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577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7%;单季每股盈余(EPS)4.15元,较去年同期的3.55元增加0.6元,较二季度增长0.96元。毛利率、营业利益率及净利率分别提升至6.35%、3.43%及2.80%,较去年同期均呈上升趋势。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均创同期历史新高。消费智能产品受益于传统销售旺季,增长尤为显著;AI服务器的强劲表现则推动云端网络产品占比提升至42%,继续成为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
来源:澎湃新闻
#沪指跌破3900点关口! 如何应对?##今年买基金赚了多少钱?##银行股逆势走强!行情逻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