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主动型北交所基金平均收益超100%,业绩冠军收益率高达269.39%,北交所正成为基金经理创造超额收益的沃土。
Choice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主动型北交所基金收益全部实现翻倍,其中业绩最出色的产品收益率高达269.39%,在437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
北证50指数同期涨幅为161.89%,而超过半数的主动型北交所基金跑赢了市场基准。业绩最好的产品甚至跑赢指数107个百分点。
这一现象背后,是北交所市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主动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01 业绩王者:中小盘风格与专业选股共同驱动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以269.39%的过去一年收益率位居榜首。华夏和汇添富的两只北交所基金也实现了超过200%的收益率。
这些绩优基金的成功源于两大核心因素:市场风格利好和深度研究能力。
2025年以来,中小盘风格表现突出,而北交所作为更极致化中小盘风格的代表,自然受到市场青睐。北交所涨停限制为30%,交易机制上相比主板表现出更大弹性。
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同样关键。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经理冷文鹏指出,其策略是“基于长期和价值研究体系,结合主题投资逻辑,兼顾绝对和相对收益思路”。
02 超额收益来源:为何主动管理能战胜指数?
北交所市场为主动管理型基金提供了创造超额收益的独特条件。
市场有效性不足是首要原因。作为最年轻的证券板块,北交所机构投资者参与度相对有限,研究覆盖远不及沪深市场。大量优质企业尚未被充分挖掘和定价,存在显著的“价值发现”洼地。
个股分化明显为精选个股提供空间。北交所内部不同板块、不同企业的市场表现分化显著,具备深度研究能力的基金经理能通过精准挖掘优质标的提升业绩弹性。
灵活调整仓位也是主动基金的优势。在2024年11月北交所快速上涨后的系统性回调中,部分绩优基金通过减仓高估值个股、增配基本面良好且估值合理的公司,有效控制了回撤。
03 北交所市场变化:从“小众试验田”到“主流配置选项”
北交所市场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流动性显著改善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过去三年,北交所交易量增长约30倍,交易生态明显优化。2025年,北交所日均成交额中位数达300.66亿元,与2021年设立初期日均仅10亿元的成交额相比,增长显著。
优质企业不断汇聚。截至2025年5月30日,北交所已聚集1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重仓北交所企业的数量达39家,配置金额达98.92亿元,创历史新高。
政策支持持续发力。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一直是政策倾斜的重点,围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优化交易机制、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04 投资策略与风险:如何参与北交所投资?
对于想参与北交所投资的普通投资者,借助公募基金是较为可行的方式。由于北交所上市公司具有高成长、高风险、高波动的特征,且投资门槛较高,通过基金参与可借助专业机构的研究能力管理风险。
投资者应着眼长期,应对波动。多位基金经理提示,在北交所投资中,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市场走势、行业变化及资金拥挤程度等因素,坚持适时而动。
关注低估值品种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策略之一。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叶勇建议,审慎预防北交所跟随整体主题成长风格调整的风险,加仓低估值配置有助于规避风险、锁定收益。
展望未来,北交所仍具投资价值。Wind盈利预测显示,北证50指数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计达67.71%,2026年也为30.64%。高成长预期是吸引资金涌入的重要催化剂。
05 机构对北交所的配置仍处于初期阶段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北交所持仓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4%,但配置系数仅为0.27,远低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这一数据表明,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随着“920代码”统一号段的切换实施,以及转板机制预期的推进,北交所的市场吸引力和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对于投资者而言,北交所市场的波动性不容忽视,但其中长期投资价值已得到专业机构认可。华夏北交所基金经理顾鑫峰表示:“这个市场的好处就在于每年都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每年都有不少好的新公司来上市。我们的选择余地其实是越来越大的。”
#前海开源北证50段子手大赛#
#A股迫近3900点 成交量破3万亿#
$中欧匠心两年持有期混合A(OTCFUND|00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