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相关概念利好堆积中!最近市场都在讨论新能源车的火热行情,但数据背后的产业逻辑更值得深挖。
先看新能源车市场,9月全球表现亮眼。中国卖了137万辆,同比增22%,渗透率直接拉到54%,这背后是政策补贴和新车密集投放的双重刺激;欧洲十国33万辆,同比增36%,8月假期后市场快速回暖,补贴政策持续发力;美国17万辆,同比增37%,补贴取消前的抢购潮和经销商促销功不可没。这些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产业加速的信号——中欧已经领跑全球,美国需求还在爬坡,未来空间可期。
储能这边有点分化。国内9月装机4.0GWh,同比大涨69%,但环比跌了68%,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和项目节奏影响;1-9月累计68.1GWh,同比增45%,景气度没问题。美国9月并网2.3GWh,同环比双降,但1-9月累计27.4GWh,同比增36%,8月ITC法案修改后项目提前并网,反而让9月数据“休息”了一下。储能电池销量更有看头,9月36.0GWh,同比增36.1%,1-9月累计281.1GWh,同比暴增78.9%,这景气度可不是虚的。
锂电排产进入旺季,10月环比变动3%-9%,同比增21%-50%。更关键的是全年预期——2025年1-10月各环节排产累计同比预计27%-58%,单10月电池等环节同比超40%。旺季订单增加,需求扩张,排产自然往上走。
价格方面,锂电材料旺季普涨,资源品、电芯都跟着涨,但石墨材料因为上游原料价格传导反而下行,六氟磷酸锂月涨幅66%成了亮点。这说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供需节奏不一样,得盯紧细分机会。
新技术进入关键期。2025年下半年,固态电池和复合集流体开始“上量”。车规级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和设备订单增多,示范装车2026-2027年就能看到,2027年装车规模会明显提升。复合集流体更近,3Q25准备量产,4Q25可能规模放量,集流体公司的导入机会得提前关注。
这样的产业趋势下,怎么高效布局?工具化产品是个好选择。比如$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发起C$(018927),这只基金跟踪电池主题指数,覆盖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业绩表现挺能打:近1月涨7.29%,近3月56.61%,近6月70.24%,近1年46.96%,今年来收益69.77%,成立来也有64.86%的收益。这些数字不是随便写的,是产业链各环节景气度提升的直接反映。值得注意的是,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发起C(018927)今天估值上涨强劲,涨超5%。

往后看,电池赛道还有不少催化。新能源车政策持续发力,储能项目审批加速,新技术量产落地,这些都会带来新机会。当然,市场总有波动,但大趋势没变,选对工具,长期布局,效率更高。这时候,不妨多看看这类指数基金,省心还能分享产业红利。#段永平:投资茅台不需要太看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