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确实有点磨人,四季度刚开个头,利好消息就进入空窗期,大盘横盘震荡,电池板块也跟着起起落落。但我翻了不少机构最新的研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反而更看好那些有"真东西"的赛道了,尤其是新能源里的储能和固态电池,简单说就是——有业绩支撑的电池板块,现在正是该重视的时候。
为什么这么说?接下来两周,整个固态电池行业要开"神仙会"了。11月11号到13号,苏州有个电池新能源产业论坛,专门聊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这三大固态电池路线,说白了就是讨论"哪种技术能最先低成本量产";巧的是,宜宾同一天也要开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院士专家们会直接聊"全固态电池的最新进展"。这种级别的密集会议,放在平时可不多见,很可能成为板块的"催化剂"。
短期看:11月或成"技术验证月",跨年行情有盼头
11月固态电池的中期验收很可能顺利通过。这意味着技术方案会更明确,不会像之前那样各种路线"混战"。确定性一上来,头部电池厂和车企年底前可能就会启动新一轮设备订单招标。这对整个产业链来说,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明年的业绩预期。
之前有机构测算过,现在锂电设备板块的估值其实不算高,一旦订单落地,跨年行情的想象空间就打开了。而且最近三季报交流里,不少公司都提到固态电池相关的研发进展,虽然没明说,但话里话外都是"有进展、有订单"的意思。这种时候,与其猜哪个环节最先爆发,不如直接抓住整个板块的机会。
中长期看:固态电池不是概念,是能火5年的真风口
可能有人觉得"固态电池"还是炒概念,我特地去翻了行业数据: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可能达到705GWh,相当于现在全球动力电池总产能的一半还多!更关键的是,它不只是用在新能源车上,消费电子、储能、机器人这些领域都能用,解决的是"安全"和"续航"这两个老大难问题。
全球竞争也到了关键节点:日本虽然研发早,但咱们中国厂商走了条聪明路——半固态电池先量产上车,全固态同步追赶。按宁德、比亚迪这些头部公司的规划,2026-2027年就能上车测试,2030年实现商业化,基本追平日本的进度。这种技术迭代带来的机会,至少能火3-5年,不是短期炒作。
聊到这儿,肯定有人问:现在进还来得及吗?客观说,短期看,之前的利好确实没完全消化,后面还有技术更新、海外储能订单这些事儿撑着;中长期看,需求端至少能火3-5年,小厂淘汰后龙头利润会慢慢释放。但问题是,电池产业链太长了——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生产设备、整车……环节太多,个股波动也大,普通人想精准踩对点太难了,很容易追涨杀跌。
这种时候,指数基金就是最省心的选择。不用研究单只股票的基本面,也不用纠结什么时候进场,直接把整个板块的机会打包带走。比如$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发起C$ (018927),专门跟踪电池主题指数,持仓覆盖了生产、材料、设备全产业链的龙头公司,等于把好赛道的核心玩家都装进去了。 最让人放心的是它的业绩——近1周涨了1.14%,近1个月涨9.86%,近三个月直接飙到65.39%,近半年79.97%,近一年56.68%,今年以来更是涨了73.83%!关键是,在同类基金里它一直是稳稳的第一,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业绩摆在这里。

现在市场震荡,很多人想等"绝对低点"再进场,但其实没人能精准预测底部。电池板块的机会是结构性的,与其纠结短期点位,不如用指数基金分散风险,长期持有。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海外储能订单落地、车企扩产计划……后面催化事件还很多,拿着全产业链的龙头组合,总比单押一只股票靠谱。#两部门:2035年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