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号,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和天津大学的几个教授团队,联合在《自然》上发了篇重磅研究,直接把固态电池的“快充”难题给解决了。这事儿看着是技术突破,其实对整个电池行业来说,相当于打开了量产落地的关键一扇门。
行业里有研究观点认为,现在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往量产验证走,预计2025年底就能小批量装车试,2026到2027年大概率就普遍装车了。更关键的是,低空飞行器、机器人这些新场景都离不开高续航、快充电的电池,市场空间一下就打开了,产业化速度肯定会比之前预期的快不少,这个板块后续值得多盯盯。
可能有朋友已经感觉到了,最近电池板块走势挺稳,这不是瞎涨,是实打实的利好堆出来的。先看业绩端,头部公司里有家三季度净利润增长特别显眼,虽然里面有部分非经常性收益,但扣掉之后的增长也很稳健,这说明行业基本面是扎实的。再看需求端,前三个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都破1120万辆了,增长超34%,差不多每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的;储能这块更火,三季度储能锂电池出货量165GWh,同比涨了65%,前三季度总量比去年全年还多,连户储电芯都出现了阶段性短缺,头部厂商的生产线根本停不下来。
上游原材料也给出了积极信号,电解液的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十天前突然涨了33%,每吨冲到9万元,这背后就是需求拉动的直接体现。龙头企业也没闲着,行业大哥在洛阳、厦门等地同时扩产,洛阳基地二期刚投产就新增30GWh产能,技术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都突破500Wh/kg了;还有家企业把第三代全固态电池装到车上了,预计2025年这部分营收占比能超15%。海外市场也有突破,有公司最近和欧洲客户签了超1GWh的储能合同,手里的海外订单都超10GWh了,要在2025到2026年交付,这部分增量很可观。
在我看来,现在电池行业已经过了盲目扩产的阶段,龙头都在拼技术护城河。要么像行业大哥那样,产能和技术双管齐下;要么像有的企业专攻固态电池,把成本控制得比海外企业低40%;还有的盯着电池回收这个蓝海,2030年回收市场规模要破千亿元,现在布局的企业未来肯定能分一杯羹。而且半固态电池已经开始装车,智己L6都上市了,广汽埃安的全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量产,这些技术落地节点都是后续的重要催化因素。
经常有粉丝问我,现在进电池板块会不会太晚?客观说,短期看,之前的利好还没完全消化,后面还有固态电池技术更新、海外储能订单落地这些事儿拖着,动能还在;中长期看,需求端至少能火3-5年,供给端那些小厂淘汰后,龙头的利润肯定会慢慢释放。但有个问题得说清楚,电池产业链太长了,从正极负极材料到生产设备再到整车,环节太多,个股波动也大,普通投资者要精准挑对个股太难了,踩错节奏就容易被套。
这种时候,指数基金就省心多了——不用研究单只股票的基本面,也不用纠结什么时候进场,直接把整个板块的机会都打包了。比如$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发起C$ (018927),专门跟踪电池主题指数,持仓覆盖了生产、材料、设备这些全产业链龙头,等于把好赛道的核心玩家都装进去了。业绩也能说明问题,近1周涨了7.49%,近3月涨了67.23%,近6月涨了83.75%,近1年涨了63.86%,今年以来更是有71.83%的收益。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费神盯盘研究,靠它来锁定电池板块的长期机会,确实是个靠谱的选择。#11月基金投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