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正式发布,里面明确提到全固态电池2030年小规模应用、2035年全球大规模推广的目标。在我看来,这可不是简单的政策指引,而是给整个电池赛道定了调——现在固态电池已经从实验室阶段慢慢走向量产验证,按照行业进度,2025年底就能看到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就会进入普遍装车阶段。更关键的是,低空出行、机器人、AI这些新兴场景都在给固态电池打开新市场,产业化落地速度大概率会超预期,整个赛道已经迎来蓬勃发展的前夜。
其实现在电池相关的利好真不少,先说说储能这块。供给端的紧张局面大家可能没直观感受,有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储能电芯的平均交货周期已经从去年的30天拉长到75天,差不多是原来的2.5倍。电芯这东西可是储能系统的心脏,成本占比超过60%,性能、安全都靠它,现在38.7%的中小储能企业因为缺电芯被迫减产,还有15.2%的企业直接停过产,可见供给瓶颈有多突出。
但需求端却是另一番景象,全球储能需求都在共振增长。国内这边,新能源全面入市让峰谷电价差越来越大,再加上相关政策出台,大大提升了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海外市场里,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缺口越来越明显,光储结合还是目前最靠谱的快速补能方式。一缺供给、二增需求,再加上政策支持,万亿规模的储能市场正在被催化,整个板块的供需格局已经发生强势逆转。
再看锂电行业,现在已经逐步进入全面上行期。首先是排产旺季带来的红利,材料和储能电池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也在稳步提升;其次,10月、11月下游企业的采购计划和长单指引陆续出来,2026年的需求情况越来越明朗,市场信心也在增强;还有业绩层面,锂电行业第三季度的业绩基本都实现了同比环比双增长,基本面相当扎实。
从数据来看,10月电池排产环比增长10%,头部20家电池厂的排产增幅更是超过20%,旺季效应非常明显。材料价格方面,钴系材料和六氟磷酸锂(6F)都在稳步上涨,6F散单价格已经超过7.5万元/吨,涨幅超40%。而且按照这个趋势,11-12月行业大概率会维持高景气,2026年一季度可能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整个产业已经从去库存阶段迈入主动补库阶段。最近锂电化学品指数的表现也能印证这一点,虽然有短期波动,但整体保持向上趋势,资金对这个赛道的认可可见一斑。
我个人判断,接下来电池赛道的催化因素只会越来越多。技术上,现在头部企业都在加码固态电池研发,有的已经推出中试产品,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循环寿命也达标,2026-2027年小批量装车基本没问题;需求上,除了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低空经济、机器人这些新兴领域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正在爆发,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而且随着技术成熟,固态电池的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几年有望实现规模化普及,整个产业链都会受益。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买个股确实难度不小,电池产业链涉及的环节多,企业分化也大,研究起来耗时耗力。这种时候,指数基金就是个省心又靠谱的选择,能一键布局整个赛道的机会。我最近一直在关注的$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发起C$ (018927)就很值得留意,它重仓的都是电池产业链的核心公司,尤其是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较深的企业,能精准把握行业增长红利。
从业绩表现来看,这只基金也相当亮眼:近1周反弹上涨6.25%,近3月上涨48.58%,近6月上涨72.66%,近1年上涨56.00%,不管是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收益都很可观。在当前技术突破和需求爆发共振的节点,想要布局电池赛道的投资者,这只基金确实值得重点锁定。#小金属概念狂飙!行情逻辑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