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领域持续大爆发!今年以来,不管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电池方向的利好就没停过。别看中间经历过产能过剩的担忧,行业其实已经悄悄迈入了新阶段。供需格局正在改善,不少环节盈利逐步企稳,加上技术迭代加速,这条赛道又开始香起来了。
先聊聊锂电。2025年新能源汽车、储能这些下游需求依旧很强,虽然前两年大家都在拼命扩产,导致供给过剩,不少公司利润承压,但现在市场其实已经在自我调节了。扩产速度明显慢下来了,价格也开始筑底回升,市场之前的悲观预期正在一点点被消化。再加上企业不断推进降本增效,下半年又赶上传统旺季,行业盈利大概率会继续修复,甚至还有向上的弹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突破——尤其是固态电池。这玩意儿可不是概念炒作了,2025年大概率会迎来商业化落地的加速。相比现在的液态电池,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还能适应更极端的工作温度,应用场景不止电动车和储能,甚至可能打开低空经济、机器人、数据中心这些全新市场。
从产业链角度看,各个环节都在协同进步。材料这边,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新型正极的工艺越来越成熟,量产后成本会快速下降;电池制造上,半固态会先上车,全固态也在持续突破性能和安全瓶颈;整车厂那边,好多大佬都已经明确要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了。
还有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点:制造设备。固态电池的生产流程和液态电池差别不小,比如前道的干法电极、中道的等静压设备都属于“显性变化”,最近资金关注度特别高。但其实后道工序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化成环节——固态电池对压力要求极高,单台设备价值量提升明显,再加上受制于电解质特性,化成时的电流倍率偏低,反而需要更多的高压化成分容设备。这意味着,不光电池厂有机会,上游设备企业也会受益于技术迭代。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想问:行业前景我认可,但该怎么布局?个股研究门槛高,波动又大,借道指数基金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比如$南方中证电池主题指数发起C$ (018927),这只产品紧盯电池主题,尤其侧重固态电池领域的头部公司,持仓覆盖了一批有技术、有产能、有订单的绩优股。 业绩方面也确实能打,最近一周涨了3.41%,而同类平均还是负的,走出独立行情;把时间拉长一点更明显——近一月上涨32.20%,近三月59.74%,近六月48.07%,近一年85.32%。这说明啥?不只是beta行情,更多的是alpha,是选股能力和赛道优势的体现。
我个人觉得,电池行业还没走完。接下来有几个看点:一是车企新车型的装配进度,二是储能市场能不能超预期起量,三是设备环节的订单会不会持续落地。短期如果有震荡,反而是布局机会。逻辑还在,景气度还在,没必要因为一两天波动就改变判断。 当然,任何投资都要理性看待。如果是长线配置型资金,这个位置仍然不算高;如果是短线,建议多关注技术迭代和装机数据的变化。#英伟达巨资押注OpenAI,能否引领AI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