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最近这段时间的A股市场,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眼看着大盘就要冲破4000点大关,结果一个回调又把指数拉了下来,之前火热的科技板块也跟着降温。市场震荡,意见也产生分歧,有说新的主线要诞生,科技要熄火。但一个跟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新兴板块,才火了几个月就没机会,是这样吗?何况,新兴板块现在都估值高是事实,但估值参考的是过往业绩,科技的估值也只能是过高啊。
现在该怎么办?成长股还能不能投?
正好这个时候,我有机会参加了天天基金调研团组织的广发基金陈韫中路演。听完之后,感觉就像在迷雾中找到了方向,对成长股投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认识一位成长股的"老司机"
先说说陈韫中这位基金经理。他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9年,而且这9年一直专注在科技、媒体、通信这些成长性行业。

用咱们大白话说,他就是个专门研究成长股的"老司机"。不像有些基金经理喜欢追着市场热点跑,他更愿意沉下心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深耕细作。
他的投资理念很实在——就是要找那些真正在成长的公司,不管公司大小,关键是要有成长性。他把自己的投资方法总结为"守正出奇":"守正"就是抓住那些已经证明自己实力的行业龙头;"出奇"则是提前布局像机器人、固态电池这些未来可能爆发的新兴领域。这种打法既稳健又不失灵活,让我挺佩服的。
2.基金经理如何做风控?
说到成长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波动大、风险高"。陈韫中在这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
他的风控办法可以概括为三招:第一招是"选好苗子",他只挑各个细分行业里最优秀的公司,而且会长期跟踪;第二招是"时刻把脉",他会密切关注行业景气度的变化,提前发现可能的机会和风险;第三招最实在——"发现不对及时撤退",一旦看到风险信号,他会毫不犹豫地调整仓位。
他举了个很生动的例子:今年二季度他还很看好军工股,但到了三季度,发现实际情况不如预期,就果断减仓了。这种"不跟股票谈恋爱"的务实态度,我觉得特别值得学习。
基金经理对各个行业的看法很接地气。
陈韫中对各个成长板块的分析,说得特别实在,让人一听就懂。
说到AI,他说这就像海浪,"一浪接一浪,永远不会停"。
现在海外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国内明年也很可能迎来突破。他的意思是,AI投资不是一阵风,而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投资机会。
讲到半导体和存储芯片,他的分析特别形象。他说现在这个行情是"三十年一遇",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让人振奋的是,他觉得国内的企业进步很快,再过两三年,可能就会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这话说得很有底气,让人对国产芯片的未来多了几分信心。
对于最近表现不太好的军工股,他打了个比方:"该来的总会来,只是可能会晚点到"。
意思是军工订单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他特别看好军贸和无人化这两个方向,觉得这是未来最大的增长点。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对机器人的看法。他说现在国内机器人产业链被低估了,就像几年前的新能源车,一旦时机成熟,可能会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个判断很敏锐,给了我们一个提前布局的思路。
3.问答环节见真章
在问答环节,陈韫中的回答更见功力。
有人问存储芯片还有没有机会,他不仅说了短期的供需情况,更强调AI带来的长期变革。听他这么一分析,我才明白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涨价,而是整个行业在发生深刻变化。
说到为什么三季度要调仓,他回答得很坦诚:"发现实际情况不如预期,就要及时调整。"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投资中特别重要。

对于市场风格的争论,他说了句很经典的话:"好公司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在他看来,不用太在意市场风格怎么变,关键是找到那些真正有成长性的公司。
4.我的心得体会
听完这场路演,我最大的感受是:找对基金经理真的很重要。陈韫中这种既懂产业又懂得控制风险的"老司机",在当下这种震荡市中显得尤为可贵。
他的投资理念很清晰——在好行业里找好公司,同时时刻保持风险意识。这种"进攻不忘防守"的打法,特别适合现在的市场环境。
说实话,市场波动谁都会担心,但听完他的分析,我觉得心里踏实多了。毕竟,只要找对了方向,短期的波动反而可能是机会。对于想要长期投资成长股的朋友来说,多听听这样的基金经理的观点,确实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