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2025年已行至十一月份,对于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个人还是非常看好人工智能这个时代大赛道!人工智能,应该是过去一年热度最高的板块。很多人看到人工智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如果你投资真的只是靠这种宏大叙事,能赚钱就见鬼了!投资,靠的从来都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核心逻辑。那人工智能下一轮上行周期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是互联网巨头新一轮扩张周期的开启。
大家可以看看这些互联网大厂未来在AI上的“烧钱”计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多个场合都明确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个数字有多惊人?它超越了阿里巴巴过去十年在该领域投入的总和,并且创下了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纪录。吴泳铭强调,这是基于对“几十年一遇的AI技术变革”的判断,其首要目标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并认为AI与云计算的结合是未来十年最大的行业机会。投入不是虚的,阿里云AI相关收入已经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投入开始形成正循环。今年二季度,阿里在“AI+云”的资本支出就高达386亿元,同比增长220%,创下单季历史新高 。
腾讯:虽然相对低调,但投入毫不手软。2024年其资本开支达到惊人的767亿元,同比增长221%,同样是历史新高。光是去年第四季度,AI相关的开支就超过了390亿元。腾讯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其AI战略已进入重投入期,定下了未来的大方针。
字节跳动:根据之前专家电话会议透露的信息,字节2025年用于AI的总预算将飙升至1500-1600亿元,较2024年直接翻倍。


这些巨头动辄千亿级别的投入,意义重大。一方面,它们为整个AI产业提供了天量的资金来源,是产业链上游(如算力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最直接、最强劲的驱动力。阿里3800亿的投入就被视为一个产业风向标,预示着腾讯、百度、字节乃至三大运营商将持续加码,推动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黄金时代” 。另一方面,这些巨头本身拥有海量的用户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能够源源不断地为AI技术找到落地出口,为下游的AI应用创造巨大的增量市场。它们既是投资者,也是最重要的客户和试验田。
政策东风也前所未有地强劲。以前可能更多是口号,但今年随着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的突破性进展,AI直接成为两会高频词,政策支持力度和决心明显提升 。八月底,国务院更是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AI定位为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国家层面的规划目标清晰: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 。这为AI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背书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结一下核心逻辑:人工智能现在是有巨头天量资金支持、有看得见的巨大增量市场、还有国家政策全力托底。上一个同时具备这三大要素的行业,还是2018年的新能源。当时新能源板块从18年开始,走出了暴涨300%+的行情。而AI与新能源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更广更深——AI是未来所有行业的基础设施,就像过去十几年的互联网一样,具有更普适、更底层的变革力量。所以,从长远看,AI的想象空间可能比新能源更大,更像互联网曾经带来的那场深刻变革。
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把握这个时代机遇?说实话,AI想象空间巨大,但想在这个赛道稳稳赚钱,真不容易。难点主要在两方面:
1.赛道太杂,选股太难:AI产业链条很长,从底层的算力硬件(芯片、服务器、光模块、数据中心)、到中游的模型与平台、再到下游五花八门的应用(金融、医疗、教育、娱乐、制造等)。每个细分领域听起来都很有前景,但最终能真正跑出来、成为赢家的公司和行业可能只是少数。大多数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掉队,投资风险很高。没有扎实的行业研究功底和对技术趋势的深刻理解,很难精准把握。
2.波动太大,拿不住:AI是典型的高成长高波动板块。看看最近的行情,涨起来猛,调整起来也快。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行业长期逻辑的坚定信念,普通投资者很容易在波动中被“震下车”,错失真正的趋势性机会。
面对这样清晰的时代机遇,难道我们普通投资者只能望洋兴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的投资者来说,借助相关的主题基金来进行布局,是一种更为稳妥和省心的方式。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让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去深入研究、筛选优质标的、把握市场波动的节奏,而我们则可以相对轻松地分享整个AI产业高速成长带来的红利。
比如,我自己最近就重点关注了广发基金旗下的——广发成长启航混合(A:018835,C:018836)。这只基金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一只聚焦科技赛道的主题基金。它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人民币计价的恒生指数收益率*20%+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收益率*20%”,这说明它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A股和港股),同时配置部分债券来平衡风险,力求稳健。基金的投资目标也非常明确:本基金在有效控制组合风险并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对上市公司及行业所处的基本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精选具有成长优势的个股,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看看它最新的三季度前十大重仓股披露,包括德明利(半导体)、阿里巴巴(互联网平台)、广东宏大(化学制品)、新易胜(通信设备)、世纪华通(游戏)、震裕科技(电池)、长川科技(半导体)、领益制造(消费电子)、赛力斯(乘用车)、上海复旦(半导体)。前十持仓集中度在42.31%。这些公司都是半导体和AI应用上的核心企业。特别是阿里巴巴,已最先受益于AI研发,开始在广告推广上植入AI大模型,对企业业绩起到了真正的改善。而德明利、上海复旦等则是国产半导体的代表企业。说白了,它试图用一种相对均衡的方式,帮我们普通投资者“一键布局”整个科技赛道中的核心环节,避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

选择一只主动管理型基金,很大程度上就是选基金经理的眼光和定力。所以我个人非常看重基金定期报告里“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这部分,看看基金经理是不是真的说到做到、知行合一。陈韫中经理在广发成长启航混合基金的2025年三季报中就明确写道:“报告期内,本基金保持高仓位,主要配置了部分港股人工智能龙头以及A股的科技成长标的,增配了部分人形机器人以及固态电池的潜力标的。” 这种在波动中坚守核心逻辑,又进行适度调整的管理策略,正是投资AI这种高波动高成长板块所必需的。

从业绩表现来看,这只基金也确实展现出了主动管理型基金在行业投资上的优势。广发成长启航混合基金自2024年三月份成立以来,一年多的时间,其A类份额累计涨幅竟已高达141.81%,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只涨了26.63%,跑赢业绩比较基准115.18%。从近一年、六个月、三个月的表现来看,涨幅分别为69.18%、47.28%、19.29%,均大幅度跑赢同类平均的27.93%、25.71%、10.80%,同样上超额收益率明显,并且还都位于【优秀】评级!当然,过去表现好不代表未来一定好,但至少说明基金经理在把握科技这条主线上,目前做得还不错。

基于以上思考,我个人的打算是,将广发成长启航混合基金,作为我投资组合里的那柄“进攻之矛”来配置。我现在的资产配置是以宽基指数打底,行业基金作为补充。在行业选择上,我就偏好那些进攻性强、处于爆发前夜的板块。之前新能源行业0到1的突破阶段,让我获取到了不少的超额收益率。现如今,在“人工智能+”提出的大背景下,低空经济、具身机器人、传媒、算力等多个领域,都正处于从0到1的突破阶段,技术迭代快,想象空间大。说实话,未来哪个能成为绝对主线,我现在也看不清。这种“迷雾期”,与其自己瞎猜,不如借助像陈韫中经理这样对新兴产业有深度研究和敏锐触觉的专业经理来掌舵,帮我穿越迷雾,捕捉机遇。
写在最后:投资,尤其是在AI这种充满活力但也瞬息万变的领域,从来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看到DeepSeek-V3.1这类技术突破带来的无限可能,看到AIGC重塑各行各业的巨大潜力,看到政策东风带来的加速机遇,但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风险与波动。通过主题基金参与,让像陈韫中经理这样的专业人士去挖掘那些“世界改变不了”和“引领时代”的公司,确实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广发成长启航混合基金,凭借其鲜明的科技主题定位,可以作为我们普通投资者布局这个时代浪潮的一个工具选项。
但千万要记住:市场没有常胜将军!主题基金波动本来就大,再辉煌的历史业绩也不能简单认为未来就能复制。在拥抱AI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时,保持理性、做好研究(哪怕只是选基金的研究)、理解风险、坚持长期视角,或许才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在时代浪潮中“稳住船舵”,最终真正分享到产业成长红利的关键。未来的路还长,AI的故事也才刚刚翻开精彩的篇章,让我们保持关注,谨慎前行,别让时代的红利,变成了自己钱袋子里的教训!!!$广发成长启航混合A$ #晒收益#

$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