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成长一起投#

AI算力需求推动科技板块持续上涨
今年以来,科技板块的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从数据上看,创业板指前三季度累计涨幅超过50%,科创50指数涨幅接近49%,这样的表现在全球主要股指中都名列前茅。作为一个还没有入场的投资者,看到这样的涨幅确实有些心动,但也难免会有疑问:这样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现在入手是不是已经晚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这轮科技板块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从各方面信息来看,AI算力需求的爆发是主要推手。美国五大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甲骨文在2025年的资本支出总额预计超过3700亿美元,同比增长64%。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投向了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的积压订单增速甚至超过了资本支出增速,说明市场需求比供给增长得还要快。
从国内来看,情况也很类似。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个金额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字节跳动2025年的资本开支预计达到1600亿元,主要用于AI算力采购。这些数据都指向一个明确的趋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科技巨头们都在加码AI算力投资。

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指数涨幅对比
那么,在美国降息的背景下,科技板块会受到什么影响呢?从历史经验来看,降息环境通常有利于成长股的表现。美联储在2025年9月开始降息,市场普遍预计今年还有2-3次降息。降息意味着资金成本降低,这对于需要大量资本开支的科技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同时,降息也表明经济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在当前环境下,科技行业的需求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从国内基本面来看,情况也在逐步改善。我国确立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5年要实现基础理论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政策层面的支持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缓和,关税调整缓解了贸易紧张局势,给半导体等关键行业带来了积极信号。
具体到投资机会,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是算力芯片领域,随着英伟达H20芯片限制进口等措施推进,国内本土AI芯片供应商如寒武纪、华为昇腾等有望加速供应链自主化进程。根据集邦咨询的预测,中国AI Server市场中本土芯片供应商的占比将从2024年的约37%提升至2025年的40%。
其次是光模块等配套产业。在创业板中,"易中天"组合(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的合计权重达到15.31%,这些公司在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AI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些配套产业也有望继续受益。
关于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基金(018836)的看法:
从基金表现来看,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到了74.72%,远超沪深300指数的18.90%,同类排名也很靠前。基金经理陈韫中从业超过10年,管理经验比较丰富。从持仓来看,基金重点配置了电子、通信等科技行业,重仓股包括德明利、新易盛等,与当前的市场热点比较契合。
基金规模11.43亿元,不算太大,操作相对灵活。从历史业绩来看,任意时点买入持有满1年的盈利概率达到100%,平均收益率90.70%。当然,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但说明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还是比较有效的。

从风险角度来看,科技板块的波动性确实比较大。近期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地缘政治风险等都可能对板块造成影响。同时,AI算力投资是否能够持续带来回报,也是市场关注焦点。但从目前科技巨头的积压订单情况来看,短期内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投资个股可能风险较高,通过基金参与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这类专注于成长风格的基金,由专业的基金经理来把握市场机会,可能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总的来说,在AI算力需求爆发、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面相对宽松的背景下,科技板块的热度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大家也要保持理性,关注风险,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和时机。对于还没有入场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分批建仓,或者通过定投的方式来参与,这样能够平滑风险,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
#11月基金投资策略#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