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广发成长启航混合A$
$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
3900点之上,成长行情能走多远?铃儿响叮当来说一说科技板块的机会与底气一一一
今年三季度的A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上证指数踩着积极政策的东风创下近十年新高,成交量天天放量,市场里的赚钱效应肉眼可见。尤其是成长风格一路领跑,拿着通信、电子或者高端制造相关股票的投资者,大概率都尝到了甜头——全球AI算力需求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爆发,让通信和电子行业直接受益,而咱们国内高端制造业的出海热潮,也让相关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不过随着指数站上3900点,身边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犯嘀咕:这波行情能持续多久?成长赛道会不会突然降温?科技板块现在入手还来得及吗?其实这些担忧都很正常,毕竟谁也不想高位站岗,但咱们得从根上把逻辑捋清楚,才能心里有底。
先说说大环境,这可是行情走得远不远的基础。现在国内的政策信号一直很积极,不管是稳增长还是促创新,政策工具箱里的招儿没断过,而且还在针对科技、制造业这些关键领域加码,就是要给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托底。从外部来看,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越来越浓,全球资金面可能会变得宽松,这对于A股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外资也更愿意来咱们这儿寻找机会。更重要的是,现在A股的盈利还处在周期磨底阶段,供给侧的“反内卷”和需求侧的“扩内需”一起发力,企业盈利改善的确定性越来越高,这就为行情延续提供了最扎实的支撑。有机构分析说,从指数点位、资金入市节奏这些指标来看,本轮上涨行情才走到中段,后面还有不少空间,所以现在与其纠结要不要避险,不如好好找找真正有价值的机会。
再看大家最关心的成长赛道,这波行情的核心驱动力其实是实打实的产业趋势,不是凭空炒作。就拿AI算力来说,这可不是昙花一现的概念,现在大模型训练从千亿参数往万亿参数升级,不管是云端数据中心还是边缘计算,对算力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反映到企业业绩上,三季度半导体行业的成绩单特别亮眼,164家披露三季报的公司里,超六成净利润正增长,像海光信息、澜起科技这些企业,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芯原股份更是单季度订单同比暴涨145%,其中AI相关订单占了大半。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延续,全球光模块龙头的1.6T订单已经锁定500万只,存储芯片因为供需紧张还在涨价,这些都说明AI产业的景气度根本没降温,反而在加速。
高端制造业的出海逻辑也同样硬核。咱们国内有工程师红利,还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在高端制造和成本控制上的综合优势越来越明显。现在很多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都很有竞争力,从机械设备到电子元件,出口订单一直增加,这可不是短期的热度,而是中国制造业升级后的必然结果。有券商说得好,现在成长风格的赚钱效应已经回调到合理水平,相对价值风格的性价比也修复到位了,接下来在产业趋势和政策的双重加持下,成长赛道大概率还是市场的主线。
至于科技板块,现在最受争议的就是估值问题,比如科创50指数静态市盈率都到170倍了,比沪深300的11倍高出一大截,不少人觉得这就是泡沫。但其实科技股的估值不能用传统行业的眼光来看,科创板的企业大多是做硬科技的,比如半导体设备、AI芯片这些,它们现在可能还在投入期,收入规模不大,但技术已经接近商业化临界点,就像果树结果前的扎根阶段,现在的高估值更像是对未来技术兑现的“预付费”。而且科技板块的分化很明显,不是所有科技股都值得追,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有核心技术、能把研发变成实实在在业绩的企业。比如有的AI芯片企业,能效比已经追上国际旗舰产品,正在推进客户测试;有的半导体材料公司,产品已经达到国际一线水平,就等下游验证,这些企业一旦实现商业化突破,收入和利润可能会呈跳跃式增长,到时候高估值自然就被消化了。
当然,投资科技板块也不能只看到机会,风险同样要警惕。科技股的特点就是高波动,过去三年科创50的年化波动率超过35%,一项技术突破可能让股价单日暴涨,一次实验失败也可能导致暴跌。而且如果企业迟迟不能把技术转化为业绩,再高的估值也只是空中楼阁,就像之前的新能源行业,一旦进入充分竞争阶段,高增长不再稀缺,估值就会快速回落。所以投资科技板块,首先得问自己能不能接受短期20%甚至30%的回撤,其次要能分清是短期利空还是长期逻辑被破坏——比如芯片供应延迟导致业绩下滑是短期扰动,但核心技术路线落后就是基本面恶化了,这两种情况的应对方式完全不同。
总的来说,3900点之上的A股,虽然可能会有震荡调整,但成长行情的大方向大概率不会变,科技板块依然是最值得关注的主线之一。支撑这波行情的,是AI算力爆发、高端制造出海这样实实在在的产业趋势,还有持续发力的政策和改善中的企业盈利,这些核心逻辑都没有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纠结于短期的点位波动,也不用盲目追高所有科技股,而是要聚焦那些有核心技术、业绩能兑现的优质企业。如果能承受一定的波动,并且愿意做长期投资,那么现在的科技板块,其实是分享中国科技产业“0到1”突破的好机会。毕竟投资的本质,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而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正是未来最确定的趋势之一。
说到底,股市里没有永远的单边行情,震荡是常态,但只要抓住了核心逻辑,选对了优质标的,就能在波动中把握住机会。对于那些还在观望的投资者,与其纠结于“现在买不买”,不如花时间研究企业的基本面和产业趋势,找到真正有成长潜力的公司,这才是在资本市场里长久赚钱的底气 。

铃儿响叮当看好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基金的理由:

先说说最直观的——这业绩是真能打。这基金去年3月才成立,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半,成立来收益直接干到144.14%,今年以来也有74.72%,近一年68.20%的收益更是把同类平均的26.07%甩了一大截。你可能会说“新基金业绩好是运气”,但你看它的走势,不是那种一下子冲上天然后暴跌的“过山车”,是稳稳往上爬的——近3月涨21.64%,近6月48.79%,哪怕是市场震荡的近1月,同类都跌了2.04%,它就微跌0.01%,抗跌性肉眼可见。我自己买的那点钱,现在收益比存银行三年定期还多,这能不香吗?

再往深了看,它的持仓逻辑特别对我胃口——不是死磕某一个赛道,而是“科技为主、分散布局”。你看它最新的持仓,电子行业占了16.62%,像德明利(存储芯片)、长川科技(半导体设备)都是现在AI算力爆发的核心标的;但它也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前十大重仓股占比才42.31%,还配了基础化工(广东宏大)、新能源(震裕科技)、互联网(阿里巴巴-W)这些方向。这种布局我觉得特别聪明:一方面抓住了现在最火的科技主线,吃得到产业红利;另一方面又分散了风险,不会因为某一个行业暴雷就亏得底朝天。比如前阵子新能源回调,它因为有科技股撑着,净值也就小跌了点,要是全仓新能源,那可就惨了。

然后是基金经理陈韫中,别看他是“新生代”,能力是真不含糊。他2019年进的广发基金,现在管着6只基金,总规模超50亿,而这只成长启航是他管得最好的产品之一。你可能会担心“新人经验少”,但他的业绩摆在那儿:这只基金近一年收益在同类4450只里排184名,是“优秀”评级;而且他的投资风格很灵活,大盘平衡型占44.04%,再配点中盘价值和小盘平衡,不管市场是大盘股行情还是中小盘行情,都能跟上节奏。更重要的是,他背后是广发基金的投研团队——广发可是2003年就成立的老公司,现在管理规模超1.5万亿,投研实力行业靠前,有这样的团队兜底,基金经理选股、择时的底气肯定更足。
还有个细节特别戳我:这基金的“性价比”太高了。看它的特色指标,近一年创新高天数有47天,优于94%的同类,说明它经常能突破前期高点;跌后修复天数才84天,优于72%的同类,哪怕跌了也能很快涨回来;收益回撤比是4.07,夏普比率2.23,这俩指标都是衡量“赚的钱和承担的风险比”的,数值越高越好,而它这俩数都优于97%、96%的同类——简单说就是,拿不多的风险,换来了不少的收益。我之前买过一只基金,涨的时候猛涨,但跌的时候能跌20%,拿得我心脏都疼,而这只最大回撤才16.75%,比很多同类都低,收益还比它们高,这不就是咱们普通投资者想要的“稳稳的幸福”吗?

对了,它的规模和持有人结构也很健康。现在规模是11.43亿,不算太大——基金规模太大的话,经理调仓会不方便,尤其是买中小盘成长股的时候,容易“买不进、卖不出”,而11亿左右的规模刚好合适,既能买到足够多的优质标的,又能保持调仓的灵活性。再看持有人结构,机构占了71.17%,个人才28.83%——机构投资者可比咱们散户专业多了,他们敢重仓的基金,肯定是经过深度调研、觉得长期有价值的,跟着机构买,心里能踏实不少。
最后说说交易成本,这对咱们散户来说也很重要。它是C类份额,申购费是0,持有超过30天赎回费也是0,每年就收1.2%的管理费、0.2%的托管费和0.5%的销售服务费,算下来成本比很多基金都低。我之前买过A类基金,申购费就要1.5%,赎回费持有不满一年还要0.5%,光手续费就亏了不少,而这只C类的成本,对咱们想长期持有的投资者特别友好。
当然,我也不是说这基金一点风险没有——它是偏股混合型,属于中高风险,科技股占比高,市场波动的时候它肯定也会跟着跌;而且陈韫中经理管这只基金才8个月,还没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周期,后面市场如果走熊,他的应对能力还得观察。但投资本来就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咱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投,关键是看“风险能不能承受,收益值不值得”。在我看来,这只基金的收益能力、持仓逻辑、经理水平、成本结构都很符合我的需求,哪怕后面有波动,只要它的核心逻辑(科技产业趋势、分散布局)没变,我就愿意拿着。
其实买基金就像交朋友,得看“三观合不合”——你是想赚快钱还是长期钱?能承受多大风险?喜欢什么风格的投资?这只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刚好踩中了我“赚长期成长的钱、承受中等风险、偏好分散布局”的点,所以我才这么看好它。要是你也和我一样,不想追涨杀跌,想找一只既能抓主线又能控风险的基金,那这只真的可以多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