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OTCFUND|018836)是一个很好的基金。
一、陈韫中调研直播核心观点
(一)新兴产业投资方法
直播中陈韫中提出 “三维度校验” 的新兴产业投资框架,强调主题投资需摆脱 “概念炒作”,建立可复制的系统化体系。框架以 “产业生命周期定位” 为核心,辅以 “政策有效性验证” 和 “财务健康度筛查”,形成闭环决策机制。
产业生命周期定位是首要环节。陈韫中将新兴产业划分为 “技术萌芽期、商业化初期、规模化扩张期、成熟期” 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采用差异化投资策略:
技术萌芽期,侧重跟踪研发转化效率,选取研发投入占比超 20% 且专利数量年增 30% 以上的企业;
商业化初期,重点关注客户验证进度,要求试点项目落地数量超 5 个且复购率达 40%;
规模化扩张期,聚焦产能释放节奏,优先选择产能利用率超 85% 且订单能见度达 12 个月以上的标的。
这种阶段划分并非静态,需每季度结合产业链调研更新。
政策有效性验证是风险过滤关键。
陈韫中指出,政策支持需区分 “需求刺激型” 与 “供给优化型”,前者短期效应明显但持续性弱(如补贴类政策),后者更能推动长期价值(如技术标准制定)。其团队建立了政策效果评分体系,涵盖 “实施细则明确度、资金到位率、企业响应速度” 三个指标,2025 年四季度评分居前的政策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评分 89 分)和《AI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评分 85 分),对应的半导体设备、算力基础设施成为重点配置方向。
财务健康度筛查则聚焦 “成长质量”。不同于单纯追求营收增速,陈韫中更关注 “经营性现金流增速 / 营收增速”(要求≥0.8)、“研发费用率变动率”(需高于行业平均 5 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需低于行业中位数)三大指标。以 2025 年二季度调入的某 AI 芯片企业为例,其营收增速 68%,经营性现金流增速 72%,研发费用率提升至 18%,三项指标均达标,后续股价半年内涨幅达 120%。
(二)半导体及人工智能板块
1. 两轮驱动下的结构分化
陈韫中在直播中梳理,2024 年至 2025 年三季度半导体及 AI 板块经历 “政策催化 - 技术突破” 两轮驱动,呈现显著结构分化。2024 年上半年以国产替代政策为主线,半导体设备板块涨幅达 75%,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受益于设备采购潮;2024 年四季度起转向技术突破驱动,AI 芯片、光模块成为核心引擎,寒武纪、中际旭创等标的涨幅超 150%。
这种分化在财务数据上体现明显:2024 年半导体设备企业平均营收增速 42%,2025 年三季度回落至 28%;而 AI 芯片企业 2025 年三季度营收增速达 189%,较 2024 年提升 110 个百分点。陈韫中强调,分化的核心原因是 “政策边际效应减弱” 与 “技术落地加速” 的共振,2025 年二季度起其管理组合已将半导体设备持仓占比从 35% 降至 22%,同时将 AI 芯片配置比例从 18% 提升至 32%。
2. 当前观点:算力与存储成核心主线
对于四季度及 2026 年,陈韫中提出 “算力基建放量、存储周期反转” 两大核心判断。在算力领域,谷歌 Ironwood 芯片量产带来的产业链需求被重点提及:单集群 10 万只 1.6T 光模块需求将拉动相关企业营收增长,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标的已进入谷歌供应链,2025 年订单增速预计超 200%。同时,先进封装环节受益显著,通富微电 CoWoS 封装产能利用率达 100%,四季度订单已排满,成为其组合前十大重仓股。
存储板块的周期反转信号被反复强调。陈韫中团队测算,2025 年三季度 DRAM 价格季增 18%,NAND Flash 季增 9%,行业库存周转天数从 85 天降至 62 天,已低于历史均值。叠加 AI 服务器对高容量存储的需求(单台 AI 服务器存储容量是普通服务器的 8 倍),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等企业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均超 60%,其组合已在三季度加仓存储芯片标的,持仓占比提升至 15%。
陈韫中特别提及 “技术路线替代风险”,例如 AI 芯片领域若存算一体架构加速落地,可能对现有 GPU 企业造成冲击,因此其组合中配置了 2 家存算一体芯片研发领先的企业,占比约 8%,以分散技术迭代风险。
(三)TMT 及重点行业:基本面与展望
1. TMT 板块:三重催化下的景气上行
陈韫中在直播中指出,TMT 板块当前处于 “流动性宽松 + 技术突破 + 业绩验证” 三重催化期,与光大证券研报观点形成呼应。细分赛道中,通信设备、消费电子、计算机软件表现突出:
通信设备领域,除光模块外,卫星互联网成为新增长点。2025 年三季度我国低轨卫星发射数量达 42 颗,同比增长 50%,通宇通讯、中国卫通等企业订单增速超 80%。陈韫中认为,卫星互联网在车联网、海事通信等场景的应用落地将持续超预期,2026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800 亿元,当前处于布局窗口期。
消费电子板块呈现 “高端化 + 智能化” 特征。2025 年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 3%,但单价超 5000 元机型占比提升至 28%,带动光学模组 ASP 增长 15%。舜宇光学科技 3200 万像素镜头出货量占比达 40%,三季度营收增速 26%;AR 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 120%,歌尔股份 AR 代工业务营收突破 50 亿元,成为其组合新增标的。
计算机软件领域聚焦 “AI 赋能 + 国产替代”。工业软件方面,用友网络、宝信软件三季度营收增速分别达 32%、28%,国产替代率从 2024 年的 18% 提升至 25%;AI 应用方面,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在教育、医疗领域的付费用户数突破 100 万,三季度净利润增长 45%,被纳入其核心持仓。
2. 其他重点行业:高端制造与新能源科技
除 TMT 外,陈韫中重点提及高端制造与新能源科技两大方向。高端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受益于 “机器换人” 加速,2025 年三季度产量同比增长 42%,汇川技术、埃斯顿订单增速超 60%,其组合持仓占比约 12%;新能源科技领域,固态电池研发取得突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的固态电池样品能量密度达 450Wh/kg,预计 2026 年量产,当前已配置相关产业链标的,占比 8%。
对于行业风险,陈韫中强调 “需求不及预期” 与 “国际形势变化”,例如消费电子若四季度换机需求低于预期,可能影响光学模组企业业绩;中美科技竞争若加剧,可能对半导体设备出口造成冲击,因此其组合保持 15% 左右的现金仓位,以应对潜在波动。
二、广发成长启航混合 C(018836)投资价值深度分析
(一)产品定位:全市场成长型布局,兼顾新兴与传统成长
广发成长启航混合 C(018836)成立于 2024 年,是陈韫中独立管理的核心产品,股票资产占比 60%-95%,定位为 “全市场成长型基金”,区别于单一科技主题基金,其投资范围覆盖 TMT、高端制造、新能源科技等多领域成长股,兼顾 “新兴成长”(如 AI、卫星互联网)与 “传统成长”(如高端消费电子)。
从产品运作特征看,该基金体现 “灵活调整、聚焦核心” 的特点。2024 年三季度至 2025 年三季度,其行业配置经历 “半导体设备→AI 算力→多元成长” 的调整:2024Q3 半导体设备占比 35%,2025Q1 AI 算力占比提升至 42%,2025Q3 则形成 “AI 芯片 28%、消费电子 22%、高端制造 18%、新能源科技 12%” 的均衡布局,与陈韫中 “阶段聚焦 + 分散风险” 的投资理念高度一致。
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为 “中证 800 成长指数收益率 ×60% + 恒生科技指数收益率 ×20% + 中债总指数收益率 ×20%”,既锚定 A 股成长股表现,又纳入港股科技资产,与基金 “全市场选股” 的定位匹配,2025 年三季度末基金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达 45 个百分点,显示出显著的主动管理能力。
(二)管理团队:陈韫中领衔,投研体系强力支撑
1. 基金经理陈韫中:成长股投资的实战派
陈韫中拥有 9.2 年证券投资经验,2019 年加入广发基金前,曾任职于南土资产、南垚资产等机构,深耕科技成长领域研究。其投资风格兼具 “产业深度” 与 “择时能力”,在广发基金期间,管理产品均取得亮眼业绩:截至 2025 年 7 月,广发成长启航成立以来收益率达 64.47%,在 4204 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 22 位;近一年收益率 100.65%,成为全市场 “翻倍基” 之一。
历史操作中,陈韫中的行业拐点判断能力突出。2024 年二季度,在半导体行业库存周期底部时,其提前加仓半导体设备标的,该板块后续半年涨幅达 68%;2025 年一季度预判 AI 算力需求爆发,迅速增加光模块、AI 芯片持仓,相关标的三季度平均涨幅超 90%。风险控制方面,2025 年二季度科技板块回调期间,其通过降低仓位至 75%(同类平均 82%),使基金最大回撤仅 11.2%,低于同类平均的 19.8%。
2. 广发基金投研体系:科技领域的硬实力
广发基金为该产品提供了强大的投研支撑,公司拥有超 40 人的科技行业研究团队,覆盖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细分领域,建立了 “产业链数据库 + 一线调研网络” 的双轮驱动体系。数据库涵盖全球 3000 余家科技企业的财务、订单、专利数据,每两周更新一次行业景气度评分;调研网络则覆盖上游材料厂商、中游制造企业、下游应用客户,2025 年三季度累计调研科技企业超 200 家,为陈韫中的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在投研协同方面,采用 “基金经理 + 行业研究员” 的小组制,每个细分赛道配备 2-3 名研究员,每周召开行业研讨会,每月出具《成长股估值与盈利预测报告》。例如 2025 年二季度,研究员通过调研发现光模块企业订单超预期,及时反馈后,陈韫中迅速加仓中际旭创,该股三季度涨幅达 78%,为基金贡献显著收益。
(三)业绩表现:收益能力突出,风险控制稳健
1. 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均居同类前列
截至 2025 年 10 月 31 日,广发成长启航混合 C 成立以来收益率达 162.8%,年化收益率 58.3%;近一年收益率 102.4%,在 326 只同类科技主题基金中排名第 8 位;近三个月回报 48.7%,跑赢中证 TMT 指数 23.5 个百分点,跑赢同类基金平均水平 20.1 个百分点。这种业绩表现与陈韫中对 AI、消费电子等赛道的精准把握密切相关。
分阶段业绩更能体现其适应能力:2024 年四季度(市场震荡期),基金收益率 29.6%,同期中证 TMT 指数上涨 16.3%;2025 年二季度(板块回调期),基金最大回撤 11.2%,低于同类平均 8.6 个百分点;2025 年三季度(行情爆发期),基金收益率 41.3%,显著跑赢市场。这种 “震荡市抗跌、牛市领涨” 的特征,显示出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适应性。
2. 风险收益指标:性价比优势显著
风险控制指标表现优异。基金近一年的波动率为 26.3%,低于同类基金平均的 28.5%;夏普比率为 3.8,高于同类基金平均的 2.5,说明基金在承担单位风险的情况下能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从回撤控制来看,基金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 15.8%,发生在 2024 年 11 月,随后通过调整持仓结构在一个半月内收复失地,显示出陈韫中对风险的快速应对能力。
与同类标杆产品对比,优势明显:截至 2025 年 10 月末,其近一年收益率较国泰海通创新成长 018326 高出 5.4 个百分点,波动率低 2.2 个百分点,夏普比率高 0.6 个百分点,在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上表现更优。
(四)持仓结构:聚焦高景气赛道,个股精选能力凸显
1. 行业配置:与产业趋势高度契合
2025 年三季度末的持仓数据显示,基金行业配置高度聚焦高景气成长领域:AI 芯片板块占比 28%,主要配置寒武纪、地平线等标的;消费电子板块占比 22%,重点布局舜宇光学科技、歌尔股份等;高端制造板块占比 18%,涵盖汇川技术、埃斯顿等;新能源科技板块占比 12%,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其余仓位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等领域。这种配置结构与陈韫中直播中强调的 “算力、消费电子、高端制造” 三大主线完全一致,能够充分享受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
行业配置的动态调整能力突出。2025 年一季度,AI 芯片持仓占比仅 15%,二季度调研发现行业景气度超预期后,迅速提升至 28%;同期将半导体设备持仓从 22% 降至 10%,规避了部分企业订单增速放缓的风险。这种灵活调整既体现了陈韫中的产业研判能力,又增强了基金的收益弹性。
2. 个股选择:精选龙头,兼顾成长与估值
个股选择上,基金体现出 “龙头聚焦 + 成长确定” 的特征。前十大重仓股均为各细分赛道的核心企业,包括中际旭创(光模块龙头)、寒武纪(AI 芯片龙头)、舜宇光学科技(光学模组龙头)等,这些公司在技术壁垒、客户结构、业绩增长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以中际旭创为例,其 2025 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89%,净利润增长 92%,基金持有该股票占净值的比例达 9.2%,成为第一大重仓股,充分享受了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收益。
持仓集中度与换手率反映出成熟的投资风格。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净值的比例为 62.3%,处于合理区间,既保证了对核心标的的把握,又通过适度分散降低了个股风险。基金近一年的换手率为 210%,低于同类基金平均的 250%,显示出陈韫中注重长期持有、避免频繁交易的投资理念。这种低换手率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近一年交易费率较同类平均低 0.3 个百分点),更有利于分享企业长期成长的收益。
(五)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配置价值
1. 赛道契合度:精准踩中年末行情主线
基金重点布局的 AI 芯片、光模块、消费电子等赛道,正是 2025 年末科技板块的核心增长点。谷歌 Ironwood 芯片量产将直接拉动光模块需求,基金持仓中的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均深度参与头部企业供应链,2025 年四季度订单增速预计超 200%;存储芯片价格上涨带动澜起科技等持仓标的业绩增长,这些都为基金带来了明确的业绩驱动因素。
与政策导向高度匹配。基金持仓的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企业均为《半导体设备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对象,拓荆科技、用友网络等标的已获得政策补贴,2025 年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均超 40%。随着险资等长期资金加速布局科技板块,这些标的有望获得更多资金青睐,开源证券研报推荐的 10 只科技股中,有 6 只在基金持仓范围内。
2. 估值与业绩匹配度:成长确定,估值合理
截至 2025 年 10 月末,基金持仓个股的平均市盈率为 41.2 倍,平均净利润增速为 65.3%,PEG 为 0.63,低于同类基金持仓的 0.92,显示出 “估值合理、成长确定” 的特征。其中,AI 芯片板块持仓的 PEG 仅为 0.58,在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存在显著的估值修复空间;消费电子板块持仓的 PEG 为 0.72,低于行业平均的 0.95,估值优势明显。
从估值分位来看,持仓个股当前市盈率中位数处于近五年 35% 分位,低于中证 TMT 指数的 52% 分位,而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处于近五年 78% 分位,形成 “低估值、高成长” 的错配,在年末估值切换行情中具有显著吸引力。
3. 资金面支撑:内外资持续流入
资金面的边际宽松为基金持仓标的提供了支撑。美联储降息预期在 2025 年四季度逐步明朗,市场对流动性改善的预期升温,成长属性较强的科技板块受益显著。北向资金在 10 月净流入 TMT 行业 58 亿元,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净流出态势,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均获得北向资金增持,其中中际旭创增持金额达 8.2 亿元。
内资方面,公募基金三季度末对 TMT 行业的配置比例为 18.7%,较二季度提升 3.2 个百分点,陈韫中管理的基金因业绩突出,近三个月净申购金额达 25 亿元,为其进一步布局核心标的提供了资金支撑。
4. 风险收益比:性价比优于直接投资个股
当前科技板块处于 “技术突破 + 业绩验证 + 资金流入” 的三重利好叠加期,基金通过专业的选股与仓位管理,能够在把握行业机会的同时控制风险。对比直接投资个股,基金通过分散持仓降低了单一标的的黑天鹅风险,前十大重仓股最大跌幅均未超过 20%,而同期个股平均最大跌幅达 35%;对比宽基指数基金,基金通过精选个股获取了更高的超额收益,近一年跑赢中证 TMT 指数 45 个百分点,这种风险收益特征对普通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六)风险因素提示
1. 行业周期性风险
科技行业尤其是半导体领域具有较强的周期性,若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下游需求萎缩,可能引发行业景气度下行。2025 年三季度特斯拉营收同比下降 12%、利润下降 16% 的案例显示,科技企业业绩易受终端需求影响。基金持仓的消费电子企业若四季度换机需求低于预期,可能面临营收增速放缓的压力。
2. 技术迭代风险
科技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若基金持仓标的未能跟上技术发展趋势,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流失。例如 AI 芯片领域若存算一体架构加速落地,现有 GPU 企业可能受到冲击;消费电子领域若 AR 设备技术路线发生变化,歌尔股份等代工企业业绩可能受损。
3. 国际形势风险
中美科技竞争等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影响科技产业链的供应链安全。若半导体设备、AI 芯片等领域的出口限制加剧,中微公司、寒武纪等持仓标的可能面临技术获取困难、海外市场拓展受阻等问题,进而影响业绩表现。
4. 基金运作风险
尽管基金历史业绩良好,但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若陈韫中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出现偏差,或市场流动性收紧导致调仓困难,可能影响基金的收益表现。此外,基金规模快速增长(近三个月净申购 25 亿元)可能导致管理难度上升,影响超额收益获取能力。
三、配置策略与结论
(一)配置逻辑总结
2025 年 11-12 月配置科技板块的核心逻辑在于 “技术突破打开空间、业绩验证提供支撑、资金流入形成催化”,而广发成长启航混合 C(018836)通过 “系统化主题投资框架 + 精准行业研判 + 精选个股能力”,完美契合当前市场机遇。陈韫中提出的 “三维度校验” 方法确保了赛道选择的准确性,其对 AI 算力、消费电子等主线的把握已通过历史业绩验证;基金持仓与产业趋势、政策导向高度匹配,估值与成长的性价比优势显著;广发基金强大的投研体系则为产品运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投资建议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科技板块投资可通过该基金实现专业化布局。考虑到科技行业波动较大,建议采取 “分批投入 + 长期持有” 的策略:11 月、12 月分两次等额买入,每次投入资金占计划配置金额的 50%,通过时间分散降低短期波动风险。
配置比例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将该基金作为科技板块配置的核心标的,配置比例不超过权益类资产的 35%;风险偏好中等的投资者,建议配置比例控制在 20%-25%,并搭配宽基指数基金(如沪深 300 指数基金)与债券基金,形成 “成长 + 稳健” 的均衡组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配置比例建议不超过 15%,以控制组合整体波动。
持有周期方面,考虑到科技行业的成长周期与陈韫中的长期投资理念,建议持有时间不少于 1.5 年,以充分享受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带来的收益。期间可重点关注三个指标的变化:一是全球 AI 支出增速(若 2025 年四季度增速低于 30%,需警惕需求不及预期);二是基金持仓标的的季度业绩(若核心重仓股业绩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低于 30%,可考虑调整配置);三是国际形势变化(若出现影响产业链安全的重大事件,需及时评估风险)。
(三)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科技板块虽具备较强的成长潜力,但受技术、政策、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广发成长启航混合 C(018836)作为偏成长风格基金,其业绩表现与科技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若行业出现调整,基金净值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在参与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基金的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决策,避免盲目跟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