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成长一起投# 从当前市场环境和产业趋势来看,科技板块的热度具备一定持续性,而广发成长启航混合 C(018836)作为聚焦成长赛道的基金,其投资机会需结合行业景气度、政策支持、资金动向及基金自身特点综合分析。以下从核心逻辑、风险因素及基金配置价值三个维度展开:
一、科技板块热度的持续性支撑
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中美两国对 AI 的战略定位持续提升,例如中国 7 月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美国的《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报告》均将 AI 列为优先发展领域。政策催化下,全球科技巨头(如 AMD、英伟达)纷纷上调资本开支,2025Q3 AMD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22%,剑桥科技 800G 光模块量产推动营收增长 32.29%。这种产业级的投入正转化为业绩兑现,形成 “政策 - 资本 - 业绩” 的正向循环。
全球科技股联动性增强随着 AI 算力需求向全球扩散,中美科技股在算力、芯片等领域的联动性显著抬升。例如,AMD 股价年内涨幅达 107%,而中芯国际作为国内半导体龙头,虽短期受资金波动影响,但北向资金三季度增持半导体板块 617.98 亿元,显示外资对科技长期价值的认可。这种跨市场的共振效应为科技板块提供了更广泛的流动性支撑。
资金结构性分化中的机遇尽管短期主力资金撤离电子行业(如 10 月 19 日当周净流出 700.79 亿元),但中长期资金仍在布局:北向资金三季度增持电池、半导体板块超 1800 亿元,科技 ETF 规模创历史新高。这种 “短期波动、长期流入” 的特征表明,科技板块的调整更多是获利了结而非基本面逆转,回调后或迎来配置窗口。
二、风险因素与市场不确定性
贸易摩擦的潜在反复尽管 10 月底中美釜山会晤达成部分关税暂停协议,但 AI 芯片出口管制等核心矛盾仍未解决。若未来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限制升级,可能冲击国内算力产业链。例如,剑桥科技虽在 800G 光模块领域领先,但有息负债激增 134% 至 23.03 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若外部需求不及预期,盈利修复进程可能受阻。
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压力部分科技细分领域(如 AI 算力)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需警惕业绩增速不及预期引发的回调。例如,AMD 虽三季度营收超预期,但其盘后股价因毛利率指引持平而小幅下跌,反映市场对估值透支的敏感。若 2026 年全球 AI 算力需求增速放缓,可能导致相关标的估值回调。
国内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尽管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2%,但固投累计同比转负(-0.5%),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至 4.0%。若基建和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可能拖累高端制造等科技细分领域的需求。例如,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应用仍需依赖下游需求放量。
三、广发成长启航混合 C 的配置价值分析
聚焦高景气赛道的主动管理能力基金经理陈韫中采取 “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 策略,三季度增配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等潜力标的,同时维持港股 AI 龙头及 A 股科技成长标的的高仓位。这种动态调整能力在 2024 年已得到验证:基金成立当年收益率达 39.84%,跑赢业绩基准 28.28%。其全球化视野(如配置港股互联网)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高波动特征与风险收益比基金近 6 个月波动率达 47.70%,显著高于混合型基金平均水平,反映其高仓位、高成长的配置风格。这意味着投资者需承受较大短期波动,但长期或能获取超额收益。例如,2025 年三季度科技板块回调期间,基金通过增配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可能有效对冲部分风险。
需关注的持仓集中度风险截至 2025Q3,基金前十持仓集中度为 39.73%,中芯国际、广东宏大等标的占比超 4%广发基金。若重仓股(如半导体设备企业)因贸易政策或技术瓶颈出现大幅下跌,可能对净值造成较大冲击。此外,基金对港股的配置(占股票资产比例不超过 50%)需警惕汇率波动及港股流动性风险。
四、投资建议
短期策略若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可逢低布局科技板块,重点关注算力(如光模块、AI 芯片)、高端制造(如机器人、工业母机)等细分领域。广发成长启航混合 C 适合作为科技配置的核心仓位,但需注意其高波动特性,建议采用定投方式平滑成本。
中长期策略建议投资者以 1-3 年为周期持有,把握 AI、半导体等产业的长期增长红利。基金经理对新兴产业的前瞻性布局(如 1.6T 光模块技术储备)可能带来超额收益。同时,需密切跟踪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及美联储降息节奏,适时调整持仓结构。
风险提示
- 基金中高风险特征明确,不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 需定期关注季报披露的持仓变动,警惕行业过度集中风险;
- 中美科技竞争、全球经济衰退等黑天鹅事件可能引发系统性回调。
结论:在政策与产业共振、全球科技股联动增强的背景下,科技板块热度有望延续,但需警惕短期波动和估值压力。广发成长启航混合 C 凭借其聚焦成长的主动管理能力和动态调仓策略,适合风险偏好较高、追求长期科技投资收益的投资者。建议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以定投或分批建仓的方式参与,并做好长期持有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