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成长一起投#@广发基金

科技股出现巨震,未来还有哪些机遇?
10月以来,市场风格显著切换,大盘蓝筹股表现强势,此前科技主线面临更加震荡、分化的行情。
10月跌幅靠前的科技板块包括:游戏、模拟芯片设计、品牌消费电子、半导体设备、光学元件、数字芯片设计、通信线缆及配套、影视动漫制作等。
科技股之所以呈现出弱势状态,这与三季报、行业估值等因素密不可分,再加上AI投资是否存在泡沫已经引发诸多讨论,市场分歧带来日益显著的分化行情。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科技行业业绩表现,寻找未来投资机遇。
1、科技行业出现大震荡,多重因素带来市场分歧
回顾10月行情,中证红利、沪指、上证50成为佼佼者,上述指数10月涨幅均超0.75%。然而,科创50指数10月跌超5.3%,创业板指、中证500、深成指10月跌幅均超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科技股在10月份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市场风险偏好出现回落,避险资产成为重点方向。
从行业来看,多个板块10月跌幅超5%,科技股成为重灾区。游戏板块10月大跌11.5%,模拟芯片设计、品牌消费电子跌超8.9%,半导体设备、光学元件、数字芯片设计、通信应用增值服务、通信线缆及配套、影视动漫制作等板块跌幅超5%。
到底什么因素导致多个科技板块走弱?
多个板块快速上涨引来市场分化
1-10月,游戏板块、半导体设备、数字芯片设计等板块大涨超40%,特别是在4月以来的主升段行情中,多个科技板块成为主线领域。
随着板块升至阶段性高位,获利了结盘带来较大的抛压,最终引来科技板块的分化与震荡。
泡沫化估值加剧行情波动
一直以来科技股凭借巨大的技术红利及增长潜力,成为市场的焦点领域,同时也催生了估值居高不下的市场特征。
特别是202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科技股再次走出主升段行情,多个科技板块估值处于较高水平。截至10月底,多个科技板块估值(PE-TTM)超100倍,包括:LED、模拟芯片设计、分立器件、数字芯片设计、光学元件、半导体材料等。
部分科技股业绩不及预期
日前A股披露完毕三季报,部分科技行业表现较为强势。从利润规模来看,7个三级行业利润规模超100亿元,包括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印制电路板、数字芯片设计、安防设备、游戏、半导体设备。多数行业净利润增速超20%,其中游戏、印制电路板成为佼佼者。
然而,部分板块大涨行情已经充分消化业绩增长利好,再加上部分焦点公司业绩环比增速乏力,这引发市场情绪的急剧转向。
AI投资泡沫化引发担忧
随着英伟达总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部分科技巨头依然计划加大AI资本支出力度。然而,未来业务逻辑并未形成闭环,关键场景、设备也依然没有出现,这带来AI投资泡沫化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市场可能更加重视AI投资的回报,这可能导致科技股的显著分化。
2、科技股还有哪些领域值得关注?
回顾本轮牛市,2024年2月5日沪指创下2635.09点的低位,随后熊市终结转为牛市。截至2025年10月31日,本轮牛市已经延续634个自然日,最大上涨幅度已超1375点,最大涨幅超过50%。
本轮牛市存在四大关键基础:政策组合拳改善宏观及市场预期;A股基本面迎来业绩拐点;流动性宽松周期叠加A股估值洼地;A股牛熊周期规律。
也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A股出现了科技、先进制造、新能源等多个市场主线。整体来看,A股上升势头仍将延续,但是选股需要更加注重基本面,这对科技股同样成立。
回顾2024年以来,科技各个细分领域基本完成了熊市切换牛市,印制电路板最大涨幅超4.4倍,通信设备大涨超3.9倍,数字芯片、通信应用增值服务、消费电子涨幅均超2倍。此外,多个板块本轮牛市涨幅超1.5倍,包括:半导体设备、光学元件、游戏、通信终端及配件、垂直应用软件。
与板块的历史牛市平均持续时间相比,不少大涨板块牛市周期完成度(本轮牛市上涨天数/历史牛市上涨平均天数)已经超过90%,包括:印制电路板、通信设备、游戏、垂直应用软件等。这意味着,热门板块已经出现多轮大涨,估值也不断拔高。
与科技主线板块相比,部分科技支线板块在去年下半年完成熊市筑底,本轮牛市时间仍不足500天,包括:横向通用软件、广告营销、通信工程及服务、品牌消费电子、数字媒体、模拟芯片、安防设备、电视广播等。
因此,当投资者选择科技板块时,应当多多关注板块本轮牛市与历史表现的对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前的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