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成长一起投# $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 立足当下,我国基本面企稳与美国降息形成的 “共振效应”,为科技板块热度的延续提供了坚实支撑,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上趋势,后市机会集中在产业趋势明确、估值与盈利匹配的细分领域。
从核心逻辑看,两大驱动力的确定性已显著增强。国内层面,“新质生产力” 政策持续向半导体、AI 等硬科技领域倾斜,叠加三季度科技企业盈利改善(信息技术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60.9%),基本面企稳为板块提供了业绩锚点。美国降息落地后,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升温,不仅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以支撑研发,更推动外资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万亿港元,科技股是核心配置方向,为板块注入资金动能。尽管 10 月末科技 50 指数出现短期回调,但这更多是前期涨幅后的整固,而非趋势逆转。
后市机会可聚焦三大主线。一是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从 “事件驱动” 转向 “产能与技术驱动”,中芯国际等企业 14nm 产能满载、盈利高增,设备材料等卡脖子环节的突破机会值得重点关注。二是 AI 全产业链,从算力硬件到多模态应用的商业化加速,生成式 AI 用户规模已突破 5.15 亿,云端服务与端侧设备(如 AI 手机、智能汽车)的落地场景正持续拓宽。三是港股通科技板块,当前估值处于近 1 年 12% 分位以下,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科技指数,在流动性宽松与盈利修复双重催化下,估值修复空间明确。
投资心得上,需把握 “趋势坚定,节奏灵活” 的原则。科技行情正处于从硬件创新向软件应用过渡的阶段,产业趋势的确定性远超短期波动,因此应拒绝追高,利用回调分批布局 —— 如指数回调 3%-5% 时追加 ETF 配置。同时要 “去伪存真”,优先选择研发投入高、业绩兑现能力强的硬科技标的,回避仅靠概念炒作、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个股,用 “产业景气度 + 估值安全边际” 的双重标准筛选标的,才能在波动中把握长期收益。
@广发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