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抗跌指南# 在经历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市场震荡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的平衡之道。今天我和大家讨论一下固收+产品的投资。当沪深300指数在2025年一季度经历8.7%的剧烈波动时,【兴证全球招益债券】(A类:018597/C类:018598)却以近1月0.79%的正收益和仅-2.01%的最大回撤,展现出固收+产品独特的市场适应性。这只由徐留明与斯子文共同执掌的基金,正成为当下资金寻求稳健增值的重要选择。
一、业绩表现优异。
翻开历史业绩簿,这只成立于2023年的产品展现出令人安心的特质。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偏股基金动辄-15%的跌幅,该基金凭借80%以上的高评级信用债打底,叠加不超过20%的股票与可转债增强,不仅在今年前四个月实现1.6%的正收益,更在去年12月的债市流动性冲击中将回撤控制在3.2%以内。这种攻守兼备的特性在长期维度更为凸显——对持有满一年的投资者而言,正收益概率超过80%,而3年年化收益中位数稳定在5%-6%区间,恰似在惊涛骇浪中平稳航行的帆船。
二、投资策略灵活。
支撑这份成绩单的,是管理团队对动态平衡策略的精妙运用。在2024年三季度利率债收益率触及2.45%低位时,基金经理果断将久期从2.3年压缩至1.8年,成功规避四季度债市调整;而当2025年初股市估值跌至历史20%分位时,组合中的权益仓位悄然提升至5.45%,精准捕捉到电力设备、基础化工等板块的估值修复机会。这种灵活调整的背后,是兴证全球固收团队连续两年斩获金牛奖的投研体系在发挥作用——从信用债的行业分散到可转债的左侧布局,从国债期货对冲到风险平价模型,多重工具的组合运用让资产配置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
如果说策略框架是基金的骨骼,那么风险控制就是流淌其间的血液。观察其持仓结构会发现,前十大股票集中度始终控制在5%以内,即便是重仓持有的华鲁恒升这类ROE超20%的优质标的,单一个股仓位也从未超过0.8%。在债券端,AAA级信用债占比长期高于50%,城投债则严格限定在经济强省的市级平台。这种分散化配置思路,使得基金在2022年股市大跌期间最大回撤不足5%,其近一年年化波动率3.13%的表现,甚至优于部分纯债型产品。
三、基金经理经验丰富。
掌舵这份稳健的徐留明与斯子文,恰好构成了攻守平衡的黄金组合。拥有3年投资经验的徐留明深耕化工领域,对华鲁恒升等标的的持续跟踪超过1800天,这种产业深挖的能力转化为持仓标的年均20%的ROE表现;而固收老将斯子文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在2024年四季度债市调整前,他通过增持短久期债券将组合久期降至1.8年,又在2025年初利率触底时重新拉长久期至2.5年。两人在季报中写道:"我们追求的并非某个阶段的极致收益,而是通过严格的风险预算,让投资者在每个市场阶段都能获得可解释的回报。"
对于2025年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种特性显得尤为珍贵。当银行理财收益率普遍徘徊在2.5%-3%时,该基金C类份额通过"纯债底仓+打新增强"策略,提供了年化4.2%的票息安全垫;而在股市回暖阶段,适度参与可转债与低估值蓝筹又能增厚2%-3%的收益。这种多层次的收益结构,使得产品既能作为短期资金的避风港(C类持有7天免赎回费),亦可作为长期配置的压舱石。正如某位持有人的评价:"它或许不会在牛市中让你热血沸腾,但在每个季度末打开账户时,那份细水长流的安心感才是真正的财富密码。"
站在当下时点回望,固收+产品的价值早已超越简单的股债混合概念。在兴证全球招益债券基金的运作中,我们看到的是宏观周期研判与微观定价能力的深度融合,是风险控制纪律与收益增强弹性的有机统一。当市场波动成为新常态,这类能够穿越牛熊、提供持续正收益体验的产品,或许正是投资者构建财富金字塔时最需要的基石型资产。@兴证全球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