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抗跌指南#作为一个在投资路上踩过不少坑的普通人,我对“既要稳又要赚”的诉求格外强烈。去年市场的大起大落让我明白,单纯押注股票像坐海盗船,而纯债基金又像温吞的白开水。直到我接触到兴证全球招益债券C(代码018598),它像一杯精心调制的奶茶——用债基的醇厚打底,再撒上股票的“珍珠”增添口感。今天,我想从一个“求稳派”的视角,聊聊为什么这类固收增强产品值得普通人花心思琢磨。
一、股债搭配不是“凑CP”,而是门技术活
很多人觉得固收+就是“80%债券+20%股票”的简单拼盘,但真正的好产品需要像厨师调和五味。以兴证全球招益债券C为例,它的债券持仓中政策性金融债占比超60%,这类资产信用等级堪比国债,但收益率通常高0.3%-0.5%,属于“薅羊毛而不冒险”的选择。而股票部分也并非闭眼买大盘蓝筹,其重仓股中出现了像立讯精密这类细分领域龙头,去年三季度毛利率逆势提升至12.3%,说明团队在选股上更看重“逆境生存能力”。
这种搭配的妙处在于:当债市因降息预期躁动时,利率债能吃到资本利得;当股市反弹时,20%的仓位既能捕捉收益,又不至于因回调伤筋动骨。好比开车时,债基是安全带,股票是油门,两者配合才能既安全又不掉队。
二、震荡市里,固收+的“钝感力”从何而来?
今年一季度,我的股票账户最高浮亏15%,但持有的兴证招益C仅微跌0.8%。观察其操作,我发现三个抗震荡密码:
1. 不追热点:当AI概念被爆炒时,基金持仓中未见相关标的,反而加仓了低估值的长江电力,这类现金流稳定的资产在市场恐慌时更抗跌。
2. 换手率克制:股票部分年换手率仅120%,远低于同类平均的300%,避免频繁交易消耗收益。
3. 对冲工具活用:季报显示其通过国债期货对冲了部分久期风险,这在4月债市回调时减少了净值波动。
这种“慢节奏”策略看似错过风口,实则规避了多数散户“高点进场、割肉离场”的陷阱。就像打太极,以柔克刚反而更能适应震荡市。
三、三个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推手”
除了常见的利率、股市因素,固收+产品的表现还受制于:
1. 政策温差:比如去年四季度地产政策放松时,基金减持了相关信用债,转而增配央企发行的超短融券,既保住票息又规避违约风险。
2. 机构行为:该基金机构持仓仅0.62%,看似“不受待见”,实则避免了机构大额赎回引发的流动性冲击(如2022年某网红债基因机构撤资单日暴跌7%)。
3. 费用陷阱:C类份额免申购费且持有满30天免赎回费,对于习惯“阶段性止盈”的散户,每年能省下约0.8%的交易成本,长期复利效应显著。
四、选择兴证招益C的五个“非典型理由”
1. 基金经理的“反人性”特质
张睿在路演中说过:“规模增长时更要警惕风险。”2024年一季度该基金规模突破50亿后,他们反而将单只信用债持仓上限从3%降至2%,这种“涨时不飘”的特质,在当下追求短期排名的基金圈尤为难得。
2. 持仓的“反直觉”操作
去年四季度,基金减持了涨幅较大的白酒股,却逆势加仓养殖板块。季报解释:“猪周期处于产能去化阶段,左侧布局赔率更高。”这种不跟风的定力,恰是普通投资者最欠缺的。
3. 风险控制的“肌肉记忆”
查看2024年三季报,基金组合久期从2.3年主动降至1.8年,提前应对四季度债市调整。这就像老司机在弯道前轻点刹车,避免急刹翻车。
4. 自购的“真金白银”投票
兴证全球基金近三年累计自购旗下基金超8亿元,其中固收团队人均跟投超百万。比起天花乱坠的宣传,内部人真金白银的投入更有说服力。
5. 散户友好的“陪伴感”
每周三的《招益小课堂》用漫画讲解债市知识,季报中甚至用“猪肉价格涨了,但我们没追养殖债”这样的大白话解读操作。对小白来说,这种透明化沟通比冰冷的数据更暖心。
投资从来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更清醒。在经历过“高收益陷阱”和“波动焦虑”后,我逐渐明白:像兴证全球招益债券C这样的产品,或许没有让人血脉偾张的暴涨,但它用严苛的风控、清醒的决策和持续的输出,为普通人搭建了一座通往财富的“慢行桥”。市场越喧嚣,我们越需要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智慧——毕竟,慢慢变富,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兴证全球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