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选摩根# 随着关税战暂停,海外的不明朗因素逐步消散,港股关注的重点将再次回归到企业自身的基本面状况以及行业的景气程度。因此,短期的扰动并不会改变港股全年反转的行情走势。实际上,“对等关税”对于港股基本面所造成的实质性冲击较为有限。一方面,港股对于美国营收的敞口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依据彭博一致预期所计算得出的港股2025年业绩预期,在已经落地的关税影响下仍有小幅上调。整体而言,港股的业绩预期受国内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
哑铃型配置,科技成长+红利双线布局,静待盈利与政策催化,是当前不错的港股配置策略。科技主线上,AI与硬件创新有望持续驱动业绩向上。在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腾讯、阿里等将率先受益于全球AI算力投资周期。红利资产板块,防御属性与政策红利并存。一方面,“中特估”持续深化,央企考核改革推动中移动、中海油等提升分红比例;另一方面,利率下行预期,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红利资产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短期扰动终将让位于长期价值重估。在全球避险情绪升温与政策扰动的双重冲击下,科技成长+红利防御或是穿越周期的关键,流动性改善、盈利预期上修及风险偏好回升,将驱动港股完成价值重估,从“估值洼地”向“新平衡点”演进。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处于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初期阶段,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仍在持续落地,由科技革新带来的行情演绎方兴未艾;同时,随着业绩期临近,科技行业出现盈利改善,进入盈利修复阶段,科技板块向上的内在动力充足。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人工智能 +”行动,阿里巴巴也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用于AI基建,花旗测算AI产业链将为GDP 贡献0.4%的增量,且2024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15%提升至28%,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达 65%,政策大力推动技术加速产业化。产业周期上,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达3500亿度,同时机器人领域特斯拉 Optimus 量产在即,宇树科技春晚后订单激增,产业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资金流向上,国内权益基金发行回暖,科技主题ETF 规模同比增120%。估值方面,对比美股AI芯片股,中国多数科技龙头具有估值优势。
在AI软件领域,中国互联网公司过去20年的辉煌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我们在应用领域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在AI硬件领域,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最好的AI机器人一定是在产业实践中不断训练、模拟、创造出来,而不是在实验室里设计、研究、想象出来的。科技主线的长牛逻辑依旧完好。@摩根资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