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选摩根#
今天的港股涨疯了。恒生指数上涨2.59%,国企指数上涨2.3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50%,标普港股通低波动红利指数上涨0.38%。
今年1月20日DeepSeek-R1模型发布以来,港股可以说表现亮眼。恒生科技指数从最低19600点附近开启反弹行情,不断创出新高。近1年来,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高达46.84%,不仅较同期恒生指数几乎实现翻倍增长,与纳斯达克100、创业板指等科技类指数相比同样表现显著。恒生科技指数相较美国科技资产而言估值更有优势,在国产科技爆发时或受益境内外资产的双重加持。
目前港股市场正展现出较为积极的投资前景。在等待内外部形势逐渐清晰之际,以具有高股息低估值优势的港股高股息资产作为主要防御性配置,同时保留一定仓位布局港股科技主题ETF增添组合弹性,“高股息+高成长”两手抓的“哑铃策略”或是各位朋友们捕捉当前港股结构性机会的较优配置组合。
进攻端或可关注恒生科技
恒生科技ETF联接基金$摩根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A(OTCFUND|018577)$$摩根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8578)$作为港股尖端科技创新的代表,恒生科技指数网罗港股30家市值最大的科技主题上市公司,广泛覆盖互联网平台经济、新能源汽车、软件开发等新兴板块,资讯科技业权重占比高达41.96%。

目前恒生科技指数的前5大行业分别(恒生三级行业分类)为:线上零售商、电讯设备、汽车、互动媒体及服务、数码解决方案服务,主要涉及智能手机、AI PC、智能穿戴设备、车载信息系统等主要终端设备,以及线上消费、汽车、游戏、教育等AI应用场景,国产大模型对相关应用端的赋能或促进相关AI应用生态的蓬勃发展。
恒生科技指数作为亚洲高科技产业的标志性指数之一,有着港版“纳斯达克”的美誉,指数覆盖了30家港股优质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与科技制造业(半导体芯片、消费电子等)领域龙头,软硬科技兼备。在本轮互联网龙头为主力的反攻行情中,资讯科技业权重占比高达78.8%的恒生科技指数因此率先迎来爆发。


防守端或可关注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
$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A(OTCFUND|005051)$$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C(OTCFUND|005052)$跟踪的是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该指数利用低波动、高分红两大因子选股,精选的是标普港股通指数内50只波动率最小、股息率较高的个股, 有三大明显的特色。

特色一:成分股聚焦低估值、高股息行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的成分股,广泛分布在金融、工业、公用事业等行业。在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所覆盖的行业中,金融、地产建筑、工业、公用事业的占比较高,它们的权重之和达到了74.8%。

由于成份股大多分布于“高股息、低估值”行业,因此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的估值也低,且股息率较高。
特色二:“低波+红利”
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历史业绩表现优异在收益表现方面,由于聚焦于相对优异的高股息、低估值行业,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有着相对较好的表现。
回到前面我提到的哑铃策略,哑铃策略通常指在资产防守端配置与经济弱相关的防御类资产,在进攻端配置拥有较强弹性的成长类资产,构建思路虽然简单,却在过去几年震荡徘徊的市场中行之有效。哑铃策略最早由《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提出,灵感来源于健身房的哑铃——两端重、中间轻。塔勒布认为,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与其预测未来,不如构建一个哑铃组合:保守端用低风险资产守住底线,激进端用小部分资金追求高收益机会,而中间部分几乎不配置中等风险资产。
近两年外围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温和复苏、新质力量崛起,不少朋友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会选择“哑铃策略”:一边是产业趋势引领的科技成长类资产,一边是相对安全的高股息红利资产。这个策略给投资者在过去两年带来了不错的投资体验,在2025年也依然适用。
港股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回调后的港股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另外,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国内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预期上升,包括货币政策降息降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为港股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特朗普关税政策实施影响部分企业盈利前景,盈利预期难以短时间大幅改善。然而,超预期关税的最终落地受到现实约束,包括美国再通胀压力、美股美债剧烈反应等;特朗普政府暂停90天对等关税也侧面反映关税落地难以一帆风顺。综合来看,市场在短期更可能是横盘震荡,处于“整固期”。高分红风格能提供确定性溢价,或阶段性占优。此外,在外需走弱、外部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内需相关行业或受益于消费政策预期升温。长期而言,科技成长风格是超额收益的来源,哑铃策略我认为值得一试。@摩根资产管理
最后许一个小心愿,我之前长期定投$摩根标普500指数(QDII)人民币A(OTCFUND|017641)$,但自从单日购买上限调整为100元后,我的定投变暂停了,希望能早日提高购买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