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顺势而为,把握时代!》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首先,嘉宾指出中国正处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六次技术革命,将填补房地产下滑带来的经济缺口。其次,房地产市场接近底部,供需调整中房价企稳但上涨空间有限。然后,消费意愿回升,服务消费增长显著,制造业出海趋势明显。最后,建议在低利率环境下关注科技成长股等长期资产,把握人民币资产投资机会。
1 邓纪超分析当前市场与宏观周期。
邓纪超指出当前资本市场表现良好,主要指数涨幅超过10%。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到2035年人均GDP需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总量需增长约50%。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专业分工和技术迭代对提高生产率至关重要。
2 市场规模决定分工深度和技术创新。
邓纪超用农贸市场卖水果的比喻说明市场规模扩大导致分工细化,进而促进专业化能力提升和技术进步。他指出技术创新需要供给阶段性大于需求,且周期长但影响深远,如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
3 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已至。
邓纪超回顾了前五次技术革命浪潮,指出当前正处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六次技术革命。他强调中国首次成为技术革命的主力,这将助力经济结构转型。房地产投资下滑带来经济缺口,而AI产业预计到2030年累计投资超10万亿,有望填补缺口并拉动经济增长。
4 中国房地产周期接近底部。
邓纪超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他指出,通过人口结构和住房需求测算,当前空置住房约40亿平方米,正在通过二手房市场逐步消化。2024年房地产销售面积首次低于测算的刚需面积,表明市场正在调整。他预测房地产周期可能在今明两年见底,消费端可能先于投资端企稳。
5 城镇化率提升对冲房地产空置率。
邓纪超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空置率情况,指出2022年至2024年消化了6到7亿平二手房,但一手房销售仍较稳定。他认为城镇化率的提升是主要原因,预计未来五年城镇化率每年提升0.6个百分点,有助于进一步消化空置住房。根据测算,今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可能小幅下滑,但明年有望转正。
6 房地产价格企稳但上涨空间有限。
邓纪超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指出在需求可能企稳、供给下滑的背景下,房价有望企稳,但大幅上涨概率较小。他提到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率提升空间有限以及居民部门债务高企等因素制约了房价上涨空间。此外,房价企稳对居民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房价下滑导致财产性收入减少,进而影响消费信心。
7 消费意愿回升,服务消费增长强劲。
邓纪超指出,房价企稳和消费意愿回升是当前趋势,国家发布的提振消费方案有助于拓宽收入渠道。服务消费增长显著,2024年同比增长6.2%,占消费比重仍有上升空间。中国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较低,但出口强劲,贸易顺差周期性增长,预计2027年达到顶部。中国制造竞争力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贸易顺差从2020年的3.6万亿增至2024年的7.06万亿。
8 贸易顺差占比与外部压力相关。
邓纪超分析了历史上贸易强国经常账户余额占全球GDP的比重,指出英国和美国在巅峰期分别达到0.9%和1.5%,而日本和德国在和平年代最高为0.5%和0.4%。中国2022年该数值为0.44%,随着贸易顺差扩大,可能面临外部压力。他建议通过投资或援助等方式让渡部分贸易利益,避免冲突。
9 产能出海降低贸易保护风险。
邓纪超通过日本汽车产业案例说明,将产能转移到海外是降低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方式。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建厂符合国际贸易规律,关键是提升产品力和技术创新。中国杠杆率结构显示,居民和企业部门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中央政府杠杆率较低,正处于债务扩张周期。政府债券扩张预示着中长期低利率市场环境。
10 低利率环境下投资策略展望。
邓纪超分析了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逻辑。他指出政府债券信用风险低,央行可能通过直接购买国债投放货币。在低利率环境下,建议投资者延长投资久期,关注股票等长期资产,尤其是科技成长股。他认为中国正处于技术革命起始阶段,地产周期企稳,消费复苏,制造业出海趋势明显,人民币资产迎来较好投资时机。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