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顺风车#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科技产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一批卓越的科技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不断颠覆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成为推动社会增长的核心动力。
2025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掀起热潮,其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国内外开发者和企业的关注,推动了中国AI生态的开放性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一风潮不仅加速了模型层的国产化创新,成为中国AI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除了DeepSeek以外,还包括像六代机、人形机器人、C919等高端制造业成果,中国科技军团正在科技领域持续取得震惊世界的突破性的进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更是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的关键。
港股市场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金融桥梁,汇集了一批极具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2025年初以来,在阿里巴巴、小米、腾讯等科技企业的带动下,恒生科技指数力压纳斯达克综指取得超20%的涨幅。
一方面港股几乎囊括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AI、新能源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优质资产。从腾讯、小米、阿里,到中芯国际、比亚迪、百济神州,这些公司不再只是互联网的延续,更是中国科技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主动权的象征,他们凭借其在各自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股价自年初以来实现了大幅上涨,激发了整个科技板块的活力。
另一方面现在港股的流动性比以前充沛多了。除了南向资金外,外资现在对港股的态度也有明显变化,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喊话,而是愿意投入真金白银了。
还有也和海外局势有关,现在无论是美股还是美债,都出现了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资金流出美元资产后,倒是港股这样估值相对低的新兴市场对他们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2023年起,随着人工智能AI应用加速落地,港股科技开始完成从“高增长+高波动”的互联网逻辑,向“利润释放+技术红利”的产业驱动逻辑切换。总的来看,在做多中国的组合构建中,港股的角色不是“补充”,而是“结构优化”。
中国科技势力崛起是眼下正在发生,并且我们认为大概率会持续较长时间的事情。从2025年初Deepseek引爆的国产先进AI大模型推陈出新,到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和全球市场双突破,再到政策环境的全面回暖,这些变化直接带来了全球对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那么普通人如何把握其中投资机会?
万家基金作为成立逾20年的老牌公募基金公司,其科研团队以深度研究、多元策略和长期业绩著称,尤其在权益投资、量化投资及科技创新领域表现突出。投研团队分为主动权益、量化投资、固收及组合投资四大板块,注重均衡发展。
团队中核心成员包括:黄海、乔亮、莫海波、武玉迪等。汇集大量顶尖院校毕业生,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海外经验丰富。如莫海波拥有MBA背景并亲历2008年金融危机,高源毕业于伦敦政经学院,李文宾为上海交大计算机系背景。
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A(018475)是一只QDII指数基金,主要跟踪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HSIII.HI),反映香港上市互联网科技企业整体表现的重要市场指标,其成分股聚焦于软件服务、专业零售、媒体与娱乐等轻资产领域,具有鲜明的互联网属性。
在具体的行业分布上,指数不仅包括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还涵盖了半导体、新能源车、生物科技、AI芯片等核心赛道,并且囊括华尔街人士总结“中国科技十雄”(Terrific10),这十大科技股涵盖了中国科技领域核心龙头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基金覆盖港股互联网科技全产业链,布局AI产业链上下游,包括芯片、算力、电商、社交、数字媒体等细分领域,前十大重仓股占比86.89%,包括腾讯控股(11.9%)、阿里巴巴-W(11.25%)、京东集团-SW(10.79%)等港股科技龙头。
基金经理杨坤,9年量化投资经验,管理多只指数基金,如国证2000ETF、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等,擅长低换手率策略和严格跟踪指数。万家基金在指数化投资领域布局广泛,涵盖A股、港股、美股等多市场产品,支持跨境资产配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择机关注布局!

$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发起式联接(QDII)C$ $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发起式联接(QDII)A$ @万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