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顺风车# 2025年,我最看好的就是港股科技板块!没有之一。港股科技以中国互联网巨头为主,是中国最好的一批民营企业,也是中国最优质的资产。这些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创新意识强,在充分竞争后形成了较好的行业格局。中国虽不是创新的沃土,但却是互联网应用的良田。这些互联网巨头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最好的应用场景,同时具备资本、人才和市场优势,很有可能在AI应用中分得一杯羹。
以前,国际资本认为在AI领域,中国人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然而,现在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他们惊觉中国人还是有机会的,最起码可以上牌桌玩一玩了。DeepSeek开源后,互联网巨头拿来优化一下就可以使用,进而实现商业变现。他们本来就擅长这种“拿来主义”,所以最近港股科技的代表性指数恒生科技涨幅一度超过30%。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涨了之后再分析,有啥意义?其实,准确理解上涨背后的逻辑,对判断还能不能买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DeepSeek的出现是中国的ChatGPT时刻,自此之后,各大厂商加大了AI投资,资本开支大幅增加。例如,阿里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自主可控数据中心集群,字节跳动2025年资本开支或达1600亿元,其中900亿元用于算力采购。这将催动算力需求,尤其是国产算力,从而加速应用落地,提升各行业工作效率。
如果认可AI应用的宏大叙事,那么可以参考PC互联网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股的涨幅,人工智能可是能与之媲美的科技进步啊!所以,现在的上涨才刚刚开始而已。即便经过上涨,恒生科技指数的PE估值也才21倍,很多ETF近五年PE分位数都在30%左右。而代表美股科技的纳斯达克指数PE已经达到40倍,港股的估值优势依然明显。
当然,科技股的投资讲估值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主要还是得讲产业的景气度、科技的进步以及未来的成长空间。而AI应用落地的成长空间不言自明,这里面一定会诞生出世界级的超级大公司。所以,港股、恒生科技还值不值得买,应该就有答案了吧?
最后,我想再啰嗦一句。最近关于“东升西降”的预言愈演愈烈,但我想说,中美同样处于AI的宏大叙事当中,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如果美股科技股崩了,那么AI的叙事将如何自圆其说?A股科技股能独善其身吗?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充分的竞争才能带来长足的进步。中美竞争最好的结果是推动技术快速迭代,交替领先,你追我赶,才是最好的状态,最终会推动效率大幅提升,走向共同繁荣。当年的个人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美都有优秀的公司,并不存在东风压过西风的状态。因此,美股的调整我只当是估值的适当回落,并不觉得它就没机会了。最起码,现在AI领域最能赚钱的公司还是在美股。
现在也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的工作,那么失业率会不会大幅增加?这是做牛马做久了的惯性思维。难道我们就一定要996吗?就不能一周只工作三四天吗?哈哈,AI解放了生产力,人们留出大量时间享受生活,该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