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来聊几个全靠自己发挥的基金投资策略,基金只是工具,收益全凭投资者个人能力。
债券:短债打底,交易增收
就目前债券市场的状况而言,利率水平较低,能够给到的票息收益并不高;市场利率下行空间也有限,能够给到的收益有限还可能根本没有;期限利差也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拉长久期同样是比较尴尬的。
所以想要提高收益,可能就要在交易方面想想办法。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阶段性配置超长期利率债基金,做利率债的波段。之前一轮的调整,如果在超长期利率债基金上有不错的时机把握,大概是有4—5%的收益,全年的目标都完成了。
或者趁着权益市场的低点,阶段性配置些可转债基和二级债基,也是一种思路。
至于平常可能就退守在比较稳的短债基金甚至货币基金上,等待机会的出现。
想法是很好的,具体操作就看投资者个人能力了,路子听上去比较简单,做起来一点不简单,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的时候,是否敢进?进了之后继续调整,是否坚定?一直没调整的话,能不能耐得住性子?
大A:杠铃反复横跳
现在投资A股的主流策略就是杠铃策略,押红利和科技两头。
在投资者绝对自信的情况下,这个策略就不用考虑平衡性了,就直接在两头反复横跳。
行情好的时候站科技基金,行情不好的时候站红利基金,就选指数基金,尤其是ETF。自信能把握好行情的节奏,如果行情节奏不如预期,也能够有比较不错的应对。
想法颇有挑战性,越大胆的想法,需要的是越强的投资能力来支撑。
科技:主题也来切换
自信心更加爆棚的,基本上就不考虑低波动的红利基金了,只抓确定好的今年主线——科技行情。
在科技大主题下,不断切换细分方向。比如说今年看好的几个方向:半导体、人形机器人、AI硬件、AI应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在这几个方向里不断切换。
把择时和择势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工具就是各种指数基金,现在各种细分的产品也很多,基金公司提供了比较充足的高弹性产品。工具管够,收益高低全凭个人发挥。做最极致的指数基金投资,当然自己承担得越多,压力也越大,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越多,不过既然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那就得有这样一种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