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2 20:56:57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湖北
四季度看好科技,科技牛4

#四季度看好科技吗# 

看好科技

一、2025 年 11-12 月配置科技板块的核心逻辑

(一)技术突破引发产业链共振,算力革命打开增长空间

2025 年 11 月初,谷歌正式发布第七代 TPU 芯片 Ironwood,这款耗时十年研发的产品实现了算力与能效的双重突破 —— 性能较前代提升 4 倍,单个集群可扩展至 9216 颗芯片,总算力达 42.5 ExaFLOPS,相当于全球最强超算 El Capitan 的 24 倍,且能效比较通用 GPU 提升 30-80 倍。更关键的是,AI 初创公司 Anthropic 已签订 100 万颗 Ironwood 芯片的采购协议,订单金额达数百亿美元,标志着专用 AI 芯片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

这一技术突破直接引爆产业链多个环节的需求:Ironwood 集群需配备 1.6T 光模块实现芯片间互联,单集群需求超 10 万只,而谷歌计划 2025 年部署 400 万卡 TPU-v6 集群,将拉动光模块市场规模增长 200%。同时,先进封装与散热材料环节也迎来增量机会,通富微电为 AMD 提供的 CoWoS 封装技术已迁移至 AI 芯片领域,2025 年订单处于饱和状态;中微公司的 5nm 刻蚀设备通过验证,新增订单达 200 亿元,同比增长 50%。彭博社预测,2026 年全球 AI 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0 亿美元,这种技术驱动的需求爆发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11-12 月正处于产业链备货与订单释放的关键窗口期。

在 AI 应用端,全球 AI 支出的快速增长形成呼应。UBS 研究显示,2025 年全球 AI 支出已达 3750 亿美元,2026 年将增至 5000 亿美元,不再是单一企业的冒险行为,而是全行业的集体投入。美股科技巨头的财报印证了这一趋势:英伟达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56%,净利润增长 59%,AI 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导致产品线供需失衡;微软智能云业务(Azure)收入 3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AI 赋能成为云业务增长的核心动力。这种海内外技术迭代与需求增长的共振,为年末科技板块提供了坚实的业绩预期支撑。

(二)三季度业绩验证行业复苏,细分赛道盈利拐点显现

2025 年第三季度科技行业财报数据显示,多个细分赛道已走出调整期,进入盈利回升通道。半导体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全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达 19.9%,较 2024 年大幅提升近 15 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速下滑态势。其中,AI 芯片领域成为增长引擎:寒武纪营收增速高达 2386.38%,净利润增长 321.5%;光芯片龙头源杰科技净利润同比暴增 193 倍,反映出高端芯片领域的供需缺口仍在扩大。

存储芯片板块的周期反转信号更为明确。三季度 DRAM 价格季增 15%-20%,NAND Flash 合约价季增 5%-10%,在 AI 服务器拉动及原厂产能转向高端的背景下,存储龙头澜起科技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增速均超 57%,业绩创历史新高。开源证券研报指出,下游低库存状态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催生的补库存效应,将保证 2025Q4 晶圆代工企业业绩环比向上,这种业绩确定性在年末估值切换行情中具有显著吸引力。

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领域呈现结构性机会。消费电子方面,光学赛道迎来三重 共振:2025 年手机光学升级持续、H2 汽车 ADAS 下沉、Q4 AR 光学起量,推动手机光学模组 ASP 和毛利率持续改善。舜宇光学科技、高伟电子等企业三季度光学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均超 25%,AR 光学相关订单已排至 2026 年一季度。汽车电子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智能化、网联化推动车规半导体需求增长,具备车规级认证的企业如中芯国际车规芯片产能利用率已达 90% 以上,较二季度提升 12 个百分点。

(三)长期资金加速布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其配置动向具有显著的风向标意义。2025 年四季度,险资明确采取 “科技 + 周期” 的双线布局策略,其中科技板块聚焦 AI 产业链、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三大方向。政策层面的支持为资金入市提供了保障:近期金融监管工作会议鼓励保险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长期配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修订稿将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从 30% 提升至 35%,预计四季度险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将较三季度提升 2-3 个百分点,达到 28% 左右的年内高位。

从调研数据看,险资对科技板块的配置已从观望转向实质投入。通过定增方式参与半导体设备企业融资的险资规模较二季度增长 40%,对工业软件领域的配置比例也逐步提升,重点关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这种长期资金的介入,不仅为科技板块提供了流动性支撑,更强化了市场对行业长期价值的共识。

国产替代政策的深化进一步夯实行业基本面。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在芯片、半导体设备等高端领域的布局加速,政策补贴与税收优惠向核心技术企业倾斜。半导体设备企业拓荆科技前三季度净利增速超过 105%,中微公司净利润增长 31.61%-41.28%,均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与客户开拓顺利。开源证券指出,车规半导体、模拟、关键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的国产替代趋势有望在 2025Q4 至 2026 年进一步加速,成为科技板块的核心增长极。

(四)年末资金面与估值切换形成双重催化

从市场季节性特征看,11-12 月往往是机构调仓与估值切换的关键时期。2025 年科技板块经过前三季度的震荡调整后,估值水平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中证电子指数当前市盈率为 32.8 倍,低于近五年均值的 38.5 倍;半导体指数市盈率 45.2 倍,较历史中位数折价 12%。而同期板块盈利增速持续回升,形成 “估值 - 盈利” 的剪刀差修复空间。

公募基金的调仓动向已显现出对科技板块的倾斜。三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对电子行业的配置比例为 14.2%,较二季度提升 2.1 个百分点,其中半导体设备、AI 算力相关标的的持仓集中度显著上升。从历史数据看,四季度科技板块的估值切换行情往往具有持续性:2023 年 11-12 月中证电子指数上涨 18.3%,2024 年同期上涨 22.5%,均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0 个百分点以上,这种季节性规律为年末配置提供了参考。

资金面的边际宽松也为科技板块提供了支撑。美联储降息预期在 2025 年四季度逐步明朗,市场对流动性改善的预期升温,而成长属性较强的科技板块对流动性变化更为敏感。同时,北向资金在 10 月净流入电子行业 42 亿元,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净流出态势,显示外资对 A 股科技资产的信心正在修复。

二、国泰海通创新成长混合发起 C(018326)投资价值深度分析

(一)产品定位:聚焦科技成长,契合产业趋势

国泰海通创新成长混合发起 C(018326)是一只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的混合型偏股基金,其投资目标明确指向 “挖掘具有创新特征和成长特征的上市公司”,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 60%-95%,具备一定的仓位灵活性。从产品设计来看,该基金完美契合当前国产替代与产业升级的时代趋势,重点布局电子、半导体、通信设备等科技核心领域,与中证电子指数、半导体指数等科技类核心指数的业绩比较基准形成有效呼应。

在投资范围上,基金通过 “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 + 自上而下的行业研判” 相结合的方式,覆盖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具体包括:半导体产业链的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消费电子领域的光学、智能穿戴、AR/VR 等细分赛道;AI 产业链的算力基础设施、算法应用等方向;以及汽车电子中的 ADAS、车规芯片等领域。这种全产业链布局既能够把握技术突破带来的爆发性机会,又通过行业分散降低了单一赛道波动的风险。

从产品运作特征看,该基金注重长期价值投资,避免追逐短期热点。基金经理陈思靖在公开访谈中表示,其投资框架以 “产业趋势判断 - 公司竞争力分析 - 估值合理性验证” 为核心,对科技企业的考察不仅关注当前业绩,更看重技术创新能力和长期成长潜力。这种投资理念与科技行业技术迭代快、成长周期长的特征高度匹配,适合把握行业长期发展红利。

(二)管理团队:行业专家领衔,投研体系支撑

基金经理陈思靖是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拥有 12 年电子行业研究与投资经验,曾任职于头部券商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对半导体、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产业链各环节有着深刻理解。在加入国泰海通基金后,陈思靖主导构建了科技行业的研究框架,涵盖技术路线预判、供应链调研、企业竞争力评估等多个维度,其管理的产品在 2024 年半导体行业调整期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最大回撤较同类基金平均水平低 8 个百分点。

从历史操作来看,陈思靖展现出精准的行业拐点判断能力。2024 年二季度,在半导体行业处于库存周期底部时,其提前加仓半导体设备、存储芯片等标的;2025 年一季度,预判到 AI 算力需求的爆发,逐步增加光模块、AI 芯片相关持仓,这些操作均为基金带来了显著的超额收益。截至 2025 年 10 月末,陈思靖管理的所有产品任职以来年化收益率均超过 25%,其中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近三年收益率达 189%,在同类科技主题基金中排名前 5%。

国泰海通基金的投研体系为产品运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拥有超过 30 人的科技行业研究团队,覆盖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数据库和调研网络。通过与上游设备厂商、中游制造企业、下游应用客户的常态化沟通,能够及时捕捉行业景气度变化与技术突破信号。在投研协同方面,研究团队每两周提供行业景气度报告,每月更新细分赛道估值与盈利预测,为基金经理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业绩表现:收益能力突出,风险控制有效

从历史业绩来看,国泰海通创新成长 018326 展现出较强的收益获取能力。截至 2025 年 10 月 31 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达 156.3%,年化收益率 42.1%;近一年收益率 97.01%,在 326 只同类科技主题基金中排名第 12 位;近三个月回报 44.16%,跑赢中证电子指数 21.3 个百分点,跑赢同类基金平均水平 18.7 个百分点。这种业绩表现与半导体 AI 行业的爆发期形成精准契合,体现了基金经理对行业机会的把握能力。

分阶段业绩更能反映基金的适应能力。2024 年四季度,在市场对科技板块分歧较大的背景下,基金收益率达 28.3%,同期中证电子指数上涨 15.2%;2025 年二季度,受国际形势影响科技板块回调,基金最大回撤为 12.5%,低于同类基金平均的 19.8%;2025 年三季度,随着 AI 算力需求爆发,基金收益率 36.7%,显著跑赢市场。这种 “震荡市抗跌、牛市领涨” 的特征,显示出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适应性。

风险控制指标表现良好。基金近一年的波动率为 24.8%,低于同类基金平均的 28.5%;夏普比率为 3.2,高于同类基金平均的 2.5,说明基金在承担单位风险的情况下能够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从回撤控制来看,基金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 18.7%,发生在 2024 年 10 月,随后通过调整持仓结构在两个月内收复失地,显示出基金经理对风险的快速应对能力。

(四)持仓结构:聚焦核心赛道,个股精选能力显著

从 2025 年三季度末的持仓数据来看,基金的行业配置高度聚焦科技成长领域。其中,半导体板块占比最高,达 42.3%,主要配置设备、材料、AI 芯片等环节;电子制造板块占比 28.7%,重点布局光学模组、汽车电子等标的;通信设备板块占比 15.2%,集中在光模块领域;其余仓位分布在计算机、新能源科技等领域。这种配置结构与当前科技行业的景气度分布高度匹配,能够充分享受 AI 算力、国产替代等主线的增长红利。

个股选择上,基金体现出 “精选龙头、兼顾成长” 的特征。前十大重仓股均为各细分赛道的核心企业,包括中微公司、舜宇光学科技、通富微电、澜起科技等,这些公司在技术壁垒、客户结构、业绩增长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以中微公司为例,其作为国内刻蚀设备龙头,2025 年新增订单 200 亿元,同比增长 50%,基金持有该股票占净值的比例达 8.7%,成为第一大重仓股,充分享受了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收益。

持仓集中度与换手率反映出基金的投资风格。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净值的比例为 58.3%,处于合理区间,既保证了对核心标的的把握,又通过适度分散降低了个股风险。基金近一年的换手率为 180%,低于同类基金平均的 250%,显示出基金经理注重长期持有、避免频繁交易的投资理念。这种低换手率不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更有利于分享企业长期成长的收益。

(五)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配置价值

赛道契合度高:基金重点布局的半导体设备、光模块、AI 芯片等赛道,正是 2025 年末科技板块的核心增长点。谷歌 Ironwood 芯片的量产将直接拉动光模块与先进封装需求,而基金持仓中的通富微电、中际旭创等标的均深度参与头部企业供应链;存储芯片价格上涨带动澜起科技等持仓标的业绩增长,这些都为基金带来了明确的业绩驱动因素。

估值与业绩匹配度良好:截至 2025 年 10 月末,基金持仓个股的平均市盈率为 38.5 倍,平均净利润增速为 52.3%,PEG 为 0.74,低于同类基金持仓的 0.92,显示出 “估值合理、成长确定” 的特征。其中,半导体设备板块持仓的 PEG 仅为 0.61,在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存在显著的估值修复空间。

资金面支撑明确:随着险资等长期资金加速布局科技板块,基金持仓的核心标的有望获得更多资金青睐。开源证券研报推荐的舜宇光学科技、高伟电子、中芯国际等标的均在基金持仓范围内,这些标的的机构持仓比例在三季度已出现明显提升,预计四季度将进一步上升。

风险收益比优势显著:当前科技板块处于 “技术突破 + 业绩验证 + 资金流入” 的三重利好叠加期,而基金通过专业的选股与仓位管理,能够在把握行业机会的同时控制风险。对比直接投资个股,基金通过分散持仓降低了单一标的的黑天鹅风险;对比宽基指数基金,基金通过精选个股能够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这种风险收益特征对普通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六)风险因素提示

行业周期性风险:科技行业尤其是半导体领域具有较强的周期性,若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下游需求萎缩,可能引发行业景气度下行,进而影响基金持仓标的业绩与估值。2025 年三季度特斯拉营收同比下降 12%、利润下降 16% 的案例显示,科技企业业绩易受终端需求影响。

技术迭代风险:科技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若基金持仓标的未能跟上技术发展趋势,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流失与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例如,AI 芯片领域若出现新的技术路线替代现有架构,将对相关企业造成冲击。

国际形势风险:中美科技竞争等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影响科技产业链的供应链安全与出口业务,若相关企业面临技术限制或关税壁垒,将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基金运作风险:尽管基金历史业绩良好,但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若出现偏差、市场流动性收紧导致调仓困难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基金的收益表现。

三、配置策略与结论

(一)配置逻辑总结

2025 年 11-12 月配置科技板块的核心逻辑在于 “技术突破奠定基础、业绩验证提供支撑、资金流入形成催化”。谷歌 Ironwood 芯片等技术突破打开了产业链增长空间,三季度行业财报验证了盈利拐点,险资等长期资金的布局与年末估值切换形成双重催化,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年末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

国泰海通创新成长 018326 通过聚焦科技核心赛道、依托专业投研团队、采取 “精选个股 + 风险分散” 的投资策略,能够有效把握上述行业机会。基金在半导体、光模块、AI 芯片等领域的持仓与当前科技行业的景气度高度契合,基金经理的行业研判能力与个股选择能力已通过历史业绩得到验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备显著的配置价值。

(二)投资建议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科技板块投资可通过该基金实现专业化布局。考虑到科技行业波动较大,建议采取分批投入的方式,例如在 11 月与 12 月分两次等额买入,通过时间分散降低短期波动风险。同时,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控制配置比例,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将该基金作为科技板块配置的核心标的,配置比例不超过权益类资产的 30%;对于风险偏好中等的投资者,建议将配置比例控制在 15%-20%,并搭配宽基指数基金与债券基金形成均衡组合。

在持有周期上,考虑到科技行业的成长周期与基金的长期投资理念,建议持有时间不少于 1 年,以充分享受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带来的长期收益。期间可重点关注三个指标的变化:一是全球 AI 支出增速是否符合预期,若 2025 年四季度增速低于 30%,需警惕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二是基金持仓标的的季度业绩,若核心重仓股业绩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低于 20%,可考虑调整配置;三是国际形势变化,若出现影响产业链安全的重大事件,需及时评估风险。

(三)风险提示

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科技板块虽具备较强的成长潜力,但受技术、政策、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国泰海通创新成长 018326 作为行业主题基金,其业绩表现与科技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若行业出现调整,基金净值可能面临较大压力。投资者在参与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基金的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决策,避免盲目跟风。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