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债市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到底该如何捕捉四季度的机遇呢?

在博时基金2025年四季度投资策略会上,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体系化投资研究负责人、基金经理王橹舟,以“体系化投资在绝对收益中的应用”为题,详细讲述了博时固收+是如何利用体系化投资,在低利率环境下争取产品收益增厚,并借助多模块协同,实现1+1大于2的投资效果。

王橹舟开篇提出了体系化投资的根本目标是“在回撤容忍度内,尽可能高概率地实现特定持有期内的绝对收益目标,并尽可能避免到期负收益”。
他进一步解释了该投资方法的概念是“通过多模块的协同配合实现投资目标”,与传统投资方法不同,体系化投资不追求单一策略的极致收益,而是按功能模块进行模块化、网络化编组,将策略、监控、风险管理等功能模块作为基础,实现统一协同。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动各种策略模块,快速组合并高效协同,弱化单一策略模块的性能对比影响,强调统一目标下的协同性。

为实现绝对收益目标,王橹舟将体系化投资框架拆分为35个大模块,按属性分为收益模块、组合管理模块和基础设施模块,每个模块均有对应考核标准。
收益模块
作为贡献组合收益的核心,被细分为四大类别:资产配置策略(SAA)、择时策略、轮动策略和超额策略。这些策略覆盖从宏观资产配置到微观标的选择的全流程,形成完整的收益贡献体系。
组合管理模块
专注于风险控制和协同性管理,包括回撤控制、风险预算、相关性预警、集中度控制等十个子模块。这些模块确保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有效控制组合风险,避免因单一因素导致大幅回撤。
基础设施模块
作为前两大模块的支撑,包括策略回测平台、开发平台、策略跟踪、组合模拟平台和归因机制。这些工具性模块确保整个体系能够持续迭代优化,适应市场变化。
王橹舟特别强调:“当我们用模块化编组,强调功能性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对功能性这个概念标准化。”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KPI评估机制,确保其贡献可衡量、可优化。

体系化投资的一个核心创新在于其对策略模块的评估机制。传统投资方法通常过分关注收益指标,而体系化投资则从收益、波动、回撤修复、相关性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每个模块的贡献。
王橹舟通过如何使用TAA择时、TAA轮动以及TAA阿尔法去协助配合资产配置策略(SAA)以争取增厚收益,来进一步说明了该体系化投资框架的功能性。
过去可能只强调单一模块能做到多优秀,但是现在需要从多维度去评估各个模块,收益属性是策略模块的核心,但组合管理中还需兼顾波动、修复、低相关及流动性属性、回撤修复、波动率,不同模块的属性贡献各有侧重,形成互补效应。
以事后回撤控制机制为例,其在波动、回撤及低相关属性方面贡献显著。而权益择时策略,虽能在收益与低相关属性上有所建树,却对流动性提出一定要求,且在波动属性、回撤修复属性上带来一定负向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形成了模块间的低相关性,二者重叠区间狭窄。这表明,它们对组合的贡献范围与维度各具特色,互不干扰。
这种多维评估机制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每个策略模块的真实价值,避免因过度追求收益而忽视风险控制。同时,通过模块间的低相关性配置,力争实现在不降低收益的情况下控制组合波动。
未来展望:拆解复杂环境,适应智能体时代
展望未来,王橹舟认为在大模型时代,通过模块化拆解将综合复杂环境降为单一有限复杂环境,有助于智能体更好地在单一复杂的环境下完成任务并自我迭代,实现个人和组织架构的效率提升。
这一前瞻性观点为体系化投资在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绝对收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博时恒乐债券C(OTCFUND|014847)$$博时稳健增利债券C(OTCFUND|018278)$$博时天颐债券C(OTCFUND|050123)$
#沪指刷新10年新高!4100点指日可待?##黄金又牛起来了!这次你上车了吗?##多重利好催化!新能源走强##科技小登大揭秘##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