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身智能赛道半年吸金近200亿元、硬件本体陷入“内卷”的背景下,腾讯另辟蹊径,选择了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近日举行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无锡峰会上,腾讯云高管深入阐释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不直接制造机器人本体,而是通过软硬件解耦模式,提供从模型、开发工具到底层算力的全栈解决方案,目标是成为机器人的“大脑”,加速具身智能产业落地。
今年春节,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引发全民关注,随后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行业热点持续升温,推动具身智能投融资热潮迭起,国内企业密集启动新一轮融资,热钱加速涌入。近期,头部企业智元、宇树进军二级市场,更将行业热度推向顶峰。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机器人产业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早在2018年便成立Robotics X实验室,七年间持续推出机器人原型产品。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指出:“具身智能的落地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基础模型研发、场景数据采集、训练仿真工具开发及真机部署升级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技术实力提出极高要求。”他进一步表示,当前不少企业虽能将硬件本体打磨出色,但在软件与智能层面投入不足,而这一“软硬失衡”正是腾讯切入这一领域的关键契机。
腾讯云副总裁王前补充分析:“传统机械臂或移动机器人多解决‘小脑’问题——运动控制,而真正的具身智能需要‘大脑’负责感知与决策。”
为此,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联合福田实验室推出国内首个模块化软件平台Tairos,通过SDK与API向行业开放,提供多模态感知、规划及行动模型,为机器人装上“大脑”。该平台包含规划大模型(类左脑,拆解任务)、多模态感知模型(类右脑,认知世界)、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类小脑,执行指令),可帮助机器人将任务拆解为可执行步骤,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认知环境并做出精准行动。
李强强调,当前热门的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虽突破单任务局限,但其训练需融合视觉、力控、触觉等多维度数据,单条交互轨迹数据量可达数百兆,“数据训练与存储能力直接决定企业模型迭代效率、产品落地速度及规模化竞争力。”
无锡峰会上,腾讯云披露与灵初智能的合作案例:针对其VLA模型训练痛点,腾讯云提供HCC高性能计算集群、Turbo CFS文件存储等一站式方案,使训练效率提升超50%,存储成本降低70%。
灵初智能COO孟福刚指出,数据稀缺是行业共性挑战:大语言模型依赖的互联网数据已近枯竭,而具身智能需更高阶“真机数据”与“人类交互数据”。他透露,国外真机遥操作数据采集成本达每小时150美元,且预计行业突破需积累200万小时人类数据。
为解决数据与算力瓶颈,灵初智能选择与腾讯云合作:第三代模型研发中获腾讯云算力支持,同时借助Tairos平台的开源特性,实现跨业务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除数据与算力外,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还面临严苛的IT工程化挑战。李强举例称,人眨眼需200-400毫秒,工业场景要求更快响应,腾讯与越疆机器人合作中,通过实时音视频技术(RTC)将端到端时延压缩至100毫秒内,显著提升操作流畅度。
腾讯云东区解决方案总监余量补充,行业另一痛点在于:部分企业侧重深度学习算法,却忽视IT工程优化。“通过优化GPU效率、解决底层硬件问题,我们帮助客户提升了30%-50%的效率。”他强调,这种IT工程优化能力是云厂商除算力外的核心价值。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六部门印发促消费新方案!你看好哪个方向?##今年你的投资目标达成了吗?##3800点的A股值得加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