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销售额较618增长超230%的亮眼数据背后,是AI消费机器人赛道日益激烈的场景争夺战。
上海灵宇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2亿元Pre-A轮系列融资。此轮融资吸引了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升信德、滴滴出行等多家头部投资机构参与,老股东超额追投。
创始人顾嘉唯透露,其核心产品“灵宇宙小方机”在刚结束的双十一购物节中表现亮眼,销售额同比今年618增长超230%。这家成立于2023年的AI创业公司,已在半年内完成三轮融资。
资本青睐,滴滴首次布局具身智能
灵宇宙本轮融资投资方阵容强大,既有国有资本背景的国方创新,也有市场化机构广发信德,更引人注目的是滴滴出行首次入局AI消费机器人领域。
业内分析认为,滴滴此次投资意在布局具身智能基础设施,获取家庭场景入口与数据闭环能力。这意味着出行巨头正试图将其业务边界从移动出行向智能家居延伸。
顾嘉唯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曾在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负责人机交互工作,并参与开发Xbox Kinect等知名产品。2016年,他创立物灵科技获得上市公司数亿投资,此次创业可谓其在该领域的持续深耕。
灵宇宙在短短半年内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三七互娱、商汤科技、线性资本等行业知名机构,显示出资本市场对AI消费机器人赛道的高度认可。
三足鼎立,行业格局初步形成
2025年的中国AI消费机器人赛道已呈现活跃态势,初步形成三大梯队竞争格局。
科技创业公司如灵宇宙、灵伴科技等聚焦细分场景,通过软硬件融合与大模型适配打造差异化产品。部分企业在Kickstarter等海外众筹平台表现突出,为出海奠定基础。
互联网巨头包括字节跳动、百度、科大讯飞等利用技术优势覆盖效率工具、教育辅助等场景。这些公司凭借强大的AI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迅速布局相关领域。
传统玩具公司如奥飞娱乐、实丰文化等则凭借制造能力与IP资源加速AI玩具转型。它们将传统玩具与AI技术结合,推出具有智能交互功能的新产品。
当前产品定位明显分化为两大方向:针对儿童的益智启蒙产品,营销话术紧扣“教育焦虑”;以及面向成年女性的情感陪伴机器人,侧重浅层互动但用户留存率普遍偏低。
商业化路径:硬件铺量收集数据
灵宇宙的商业化路径清晰:通过消费级硬件切入家庭场景,快速铺量收集真实人机交互数据,并依托自研的通用操作系统LingOS,未来适配智能眼镜、人形机器人等更多产品形态。
顾嘉唯表示,公司短期将聚焦自有产品及垂直人群,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一体化商业模式构建竞争壁垒。“灵宇宙小方机”作为核心便携AI学伴,搭载LingOS系统,旨在升级人机交互范式。
尽管行业资本热度高企,但用户端仍存在诸多痛点。同质化严重是首要问题,多数AI玩具功能趋同,依赖IP与外观差异,陷入价格战困境。交互生硬、闲置率高也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为突破这些瓶颈,灵宇宙通过小方机升级交互范式,以场景为入口,融合多模态感知与空间计算能力,实现主动意识与长短期记忆,依托硬件先行策略积累数据反哺系统迭代。
出海与生态建设成下一焦点
本轮融资将重点投向产品技术研发与海内外市场拓展。灵宇宙将聚焦LingOS操作系统与多模态AI交互技术优化,同时完善开发者平台与内容生态。
顾嘉唯特别强调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性,目标海外销售占比超60%。这一战略选择既源于中国消费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也考虑到海外市场对创新科技产品的接受度较高。
在技术路线上,公司坚持“软硬结合”的发展路径。通过自研操作系统连接硬件产品与AI能力,在不断积累用户数据的同时优化算法模型,形成闭环迭代。
行业分析指出,AI消费机器人正从单点功能向生态化发展。未来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硬件性能,更在于能否构建完整的开发者生态和内容服务体系,这才是长期护城河所在。
目前AI消费机器人融资活跃,跃然创新、萌友智能等企业近期也完成了数千万至2亿元不等的融资。资本的热捧预示着这一赛道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企业需在快速增长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
#华为将发布AI领域的突破性技术##锂电池行业拐点确立!锂电大周期来了?##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兴全合润混合A(OTCFUND|163406)$$诺安成长混合A(OTCFUND|3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