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汇财友道#
这半年一直盯着储能赛道——没买相关基金,但从政策新闻到行业报告,再到基金产品的细节,几乎没落下过。越研究越觉得,这个被“AI+新能源”推着走的赛道,不是昙花一现的热点,而是能长期赚钱的好方向。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各位搭子聊聊我的看法,也想听听大神们的见解,帮我多补补知识。
一、为啥看好储能?3个实在理由,不是瞎跟风
很多人可能觉得“储能就是炒概念”,但其实背后有实打实的支撑,普通人看懂这3点,就知道它为啥值得关注。
首先是政策“托底”,储能成了“必需品”。国家一直提“双碳”目标,简单说就是要多用电能、少用化石燃料,这就需要一套新的电力系统——而储能,就是这套系统里的“保险丝+缓冲垫”。今年下半年,江苏、广东这些用电大省都出了新规:江苏要求新建的光伏项目,必须配套20%以上的储能设备,而且得能存4小时以上的电;广东更实在,允许储能项目直接参与电力交易,比如低谷时存电、高峰时卖电,直接让储能能赚钱了;浙江还把储能项目放进省级重点项目清单,给土地、税收优惠。不光国内,国外也在发力:欧洲今年储能装机量要突破15GW,美国对储能项目给最高30%的税收减免。有政策保驾护航,行业就不会“昙花一现”。
其次是技术“升级”,解决了老问题。可能有人不知道,储能的核心是电池,而现在的电池技术正在升级——中证电池主题指数(931719.CSI)能说明问题,这个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里,44%是做固态电池的企业,25%是做储能的企业,剩下的也是电池产业链的龙头。固态电池有多厉害?举个例子,咱们家里用的普通储能电池,大概能用3年(循环3000次左右),而固态电池能用到8年以上(循环8000次),体积还小一半、重量轻一半。今年10月,有个头部电池企业已经能批量生产固态电池了,良品率超过90%,这意味着储能设备会越来越便宜、越来越耐用。也难怪这个指数近10年能涨两次大的:2020年4月到2021年2月涨了179%,2021年4月到11月又涨了98%,技术突破就是最大的动力。
最后是需求“爆发”,到处都要用储能。现在最火的AI,其实是“耗电大户”——一个大型AI算力中心,一年用电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总用电量,而且不能断电,一断电可能损失几百万。这时候储能就派上用场了:电网低谷时存电,高峰时放电,断电了还能应急。还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现在全国已经有1000万台了,但白天充电贵(1.5元/度),晚上便宜(0.3元/度),储能设备晚上存低价电,白天给充电桩用,运营商能省钱,电网也不会被高峰负荷压垮。除此之外,农村电网升级、偏远地区供电,都需要储能。这么算下来,2025年储能市场规模能突破5000亿元,未来三年每年大概能涨40%,需求真的不愁。
二、普通人怎么布局?3个原则,别踩坑
作为没买过的人,我特别清楚大家的顾虑:怕追高站岗、怕买错产品、怕承受不了风险。结合我半年的观察,普通人想投储能赛道,记住3个原则就行,不用搞复杂。
第一个原则:别被短期涨跌“带偏”,接受波动是常态。储能是高成长赛道,就像爬山,不可能一直往上冲,总得歇会儿再爬。看中证电池指数的走势就知道:2023年下半年,它连续3个月跌了15%,但2024年上半年又涨了30%;2025年9月跌了10%,10月以来又涨了12%。所以不用纠结“今天涨还是跌”,关键看核心逻辑变没变——只要政策还支持、技术还在进步、需求还在涨,储能就有长期价值,短期下跌反而能捡便宜。
第二个原则:别买“伪储能”,选对工具很重要。市场上很多企业打着“储能”的旗号,但其实没什么真本事,普通人很难分辨。这时候不如选跟踪优质指数的基金,比如$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 。它跟踪的中证电池指数,覆盖的都是储能、固态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比如有个储能龙头,今年上半年营收涨了50%,利润涨了80%;还有个固态电池龙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0%,专利数量全球领先。更关键的是,这只基金的管理费才0.15%,而同类基金平均管理费是0.42%,长期下来能省不少钱。对普通人来说,买基金既能分散风险,又能精准蹭到赛道红利,比炒股靠谱多了。
第三个原则: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别冲动。储能相关的基金大多是中高风险,适合能接受短期波动、打算持有3年以上的人。如果怕风险,就从小额定投开始,比如每个月投几百块,慢慢积累仓位;如果能承受风险,也别一次性满仓,等指数下跌时再加仓,降低平均成本。我虽然现在没买,但已经把这只基金放进观察清单了,打算等后续指数回调时,用定投的方式慢慢参与——毕竟投资是长期的事,找到好赛道和好工具,比纠结“什么时候买最划算”更重要。
三、储能的未来:不只是存电,更是“能源管家”
聊到这儿,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想法:储能未来不只是“存电的盒子”,还会变成“智慧能源管家”,价值比我们现在想的大得多。
一方面,储能会和AI结合,变得更“聪明”。现在的储能设备,大多是“让存就存、让放就放”,很被动。未来有了AI,它就能自己“预测”:比如根据天气预报,知道明天光伏能发多少电;根据用户的用电习惯,知道什么时候用电多;提前制定好储放电计划,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还能降低用电成本。今年8月,有个企业推出了AI储能系统,在试点项目里,清洁能源利用率提高了20%,用户电费降低了15%,效果特别明显。
另一方面,储能会推动“分布式能源”,让每个人都能当“小电厂”。以前我们用电,都是从集中的发电厂输送过来;未来,家里装个光伏板和储能电池,白天发电存起来,晚上自己用,多余的电还能卖给电网;企业也能通过储能设备,实现“自己发电自己用,余电上网赚钱”。这样一来,不仅能缓解电网压力,还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未来的大趋势,而储能就是这个趋势里的核心。
还有更有意思的,未来储能会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联动,形成“车-储-家”一体化。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既能开车,又能在晚上给家里供电;智能家居系统能和储能设备联动,根据家人的生活习惯,自动调节用电模式——比如早上起床时,自动用储存的电启动热水器、空调。到时候,储能就会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再是遥远的“行业概念”。
虽然我现在还没持有储能相关的基金,但这半年的研究让我坚信,这个赛道的长期价值值得期待。对普通人来说,投资不是追热点,而是找到有核心逻辑支撑的赛道,选对工具,再用理性的心态长期持有。未来我会继续跟踪储能赛道的政策、技术和需求变化,也期待和各位搭子多交流,一起看懂“充放之间”的财富密码,在理财路上少走弯路、共同成长。
$汇添富新能源精选混合发起式C$
$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