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热点摊开业啦#东方人工智能基金经理严凯是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投资专家,凭借其北京大学微电子学背景和14年行业经验,管理着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东方惠新灵活配置混合等多只基金,总规模达65.08亿元。他长期聚焦"AI+国产化"投资主线,尤其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C(017811)近一年收益率达41.19%。
作为关注基金投资的投资者,我想要咨询严凯经理的几个问题:
1. 您的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高达86.61%,远超同类平均水平,这种高集中度策略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取得了亮眼回报,但同时也带来了37.35%的年化波动率。当单月回撤超过15%时,您是否有明确的调仓触发机制?能否分享一个具体案例,说明您如何在技术瓶颈或地缘风险出现时调整持仓?
2. 您多次强调"AI应用落地"与"国产替代"是半导体投资的两大主线,但近期市场对AI应用端的关注度明显高于设备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您如何动态调整这两条主线的配置比例?当AI应用端出现估值泡沫时,您会如何保护基金净值不受大幅波动影响?
3. 您曾提到"半导体设备环节的国产替代处于相对早期阶段",但具体到细分领域,哪些环节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突破?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哪些技术指标来判断国产化进程的实质性进展?
4. 美国关税升级对半导体设备进口成本的影响已显现,您认为这将如何加速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特别是对于AI算力芯片、模拟芯片等"卡脖子"环节,国内企业能否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填补空白?
5. 面对半导体板块的高波动特性,您建议普通投资者采用何种定投策略?是固定金额定投,还是根据市场估值水平动态调整投入比例?对于已持有该基金的投资者,当净值出现大幅回调时,您建议是加仓摊薄成本还是暂时观望?
6. 随着大模型从训练向推理阶段过渡,对算力芯片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您认为这将如何影响半导体设备的投资逻辑?是否需要从单纯关注"算力提升"转向关注"能效比"和"定制化"方向?
7. 您认为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要成功"出海",需要突破哪些关键障碍?这将为投资者带来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通过您解答上述问题相信能帮助我们投资者更深入理解半导体设备投资的精髓,把握AI时代下的国产替代机遇。@东方基金严凯 @东方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