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嘉实信息产业股票发起式C$
------
一、春雷惊笋:政策东风与资本热土的化学反应
站在成都大熊猫基地的竹梢远眺,我望见数字洪流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地表。半导体大基金三期5000亿注资犹如春雨润物,中芯国际28nm成熟制程产能三年扩产300%的规划,恰似春笋破土的倔强。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8亿台的数据,让我想起竹林间新生的嫩竹——当根系足够强健,生态繁荣只是时间问题。
李涛经理洞见的"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模式,在光伏、新能源车领域早有先例。而今AI预算的狂欢更具深意:腾讯宣布三年投入500亿攻坚大模型底层架构,阿里云将西部智算集群扩容至10万卡规模,这些数字背后藏着算力军备竞赛的密码。犹如熊猫每天要啃食20公斤竹子,数字基建的"食量"正指数级膨胀。

------
二、竹节生长:AI进化的三重辩证法则
1. 算力觉醒与能耗困局
长三角某智算中心的电表指针让我心惊——单日耗电量相当于20万户家庭总和。当英伟达H100的能效比达到0.3TFLOPS/W,国产算力芯片仍在0.1TFLOPS/W区间挣扎。这让我想起大熊猫消化竹子的效率进化:600万年的演化才将纤维素转化率提升至17%。
2. 场景革命与伦理迷雾
上海某三甲医院的AI影像诊断准确率达95%,但医患仍执着于人类医师的最终签字。这折技术落地中的"最后1公里悖论":就像熊猫幼崽必须跟随母亲两年才能独立,人机协同需要认知惯性的过渡期。
3. 数据茧房与价值重构
短视频平台日均千亿次的推荐点击,正在重塑人类注意力的流动方向。但当我看到00后)群体在文言一心上求解《论语》释义,又仿佛看见数字原住民正在编织新的文化DNA链。

------
三、风动竹静:震荡市中的时空折叠
当前资本市场的波动,恰似我啃竹时竹节的脆响。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已持续428天,A股波动率却较2022年下降15%,这种背离暗含深层逻辑:全球产业链重构正在加速时空折叠。
半导体设备的交货周期从8周延长至52周,揭示着"安全冗余"取代"效率至上"的新共识。这让我想起熊猫掌心的伪拇指——进化不是为了更好攀爬,而是更稳地抓握生存根基。预计这种震荡将持续至2025Q3,待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国内库存周期形成共振。

------
四、竹径通幽:基金布局的三维坐标系
1. 算力基建的"竹根逻辑"
重点布局光模块企业与液冷技术提供商,前者如中际旭创在全球800G光模块市场已占38%份额,后者则受益于智算中心PUE值强制降至1.2以下的政策红线。
2. 国产替代的"竹节策略"
半导体材料领域,沪硅产业的12英寸大硅片良率突破92%,恰似竹节间的顽强生长。EDA工具方面,华大九天在模拟电路设计工具市场占有率已达15%,这些"卡脖子"环节的突破值得重仓守望。
3. 应用创新的"竹叶生态
聚焦工业软件与AI原生应用,树根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连接120万台设备,而妙鸭相机的爆红证明C端付费意愿正在觉醒。就像竹叶的光合作用滋养整片竹林,应用层的繁荣将反哺底层技术迭代。

------
五、风竹和鸣:写给数字原住民的生存诗篇
当我在月光下咀嚼新笋,听见竹林沙沙作响——那是数据在光缆中奔流,是算法在芯片上起舞。但请记住,算力霸权永远替代不了思想的灵光,就像再精密的机械臂也复制不了熊猫握竹时的温柔力度。
在这片沸腾的数字竹海,愿我们既有破竹之势的锐气,也不失观竹之静的智慧。毕竟,真正的科技文明,终将要让服务器散热器的嗡鸣,与竹林晚风的轻吟达成和解。@嘉实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