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昨天,国产CPU龙头企业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服务器与算力基础设施巨头中科曙光,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此次合并若顺利落地,或将成为国内算力产业链整合的标志性事件,进一步强化国产芯片与服务器领域的协同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嘉实基金旗下由李涛管理的嘉实信息产业与嘉实积极配置两只产品,是全市场持有这两只股票占比最高的基金。这一持仓集中度背后,与李涛长期深耕科技赛道的投资策略密切相关。
在近期天天基金调研团活动中,李涛系统阐述了对科技行业的投资理念,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下。
一、中国科技生产力进步驱动资产盈利提升
作为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博士,李涛自2012年加入嘉实基金后,始终聚焦半导体、AI等硬核科技领域。李涛在调研中多次强调对中国科技产业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始终秉持着 “中国科技生产力进步驱动资产盈利提升” 的核心逻辑进行投资。他指出,中国科技行业正经历“健康的向前迭代周期”,以AI和半导体为代表的硬核科技领域已形成“高替代空间”的成长赛道。

这种判断直接映射在其持仓策略中:嘉实信息产业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高度集中于科技板块,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分别占据9.76%和9.45%的仓位,形成“芯片+整机”的产业链协同布局;李涛坦言,这种集中度策略旨在“保证风口来临时的犀利度”,同时通过阶段性动态调整优化组合韧性。
二、组合构建的国际对标思维与国产替代逻辑
嘉实信息产业自2022年成立以来一直由李涛单独管理,这只产品也称为观察其投资能力的重要窗口。
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超30%,远超同期中证TMT指数(主要基准),凸显其策略在科技赛道中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此处,该基金在所有的同类基金中(普通股票型基金)排名25/811,这一业绩表现与其组合构建的国际对标思维与国产替代逻辑的策略密切相关。

在组合策略上,李涛参考美股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成长逻辑,认为中国半导体与 AI 领域仍有万亿市值成长空间。他提到全球市场可能因贸易战出现割裂,因此组合布局需聚焦 “技术壁垒 + 场景落地”。同时,他指出国内云服务市场因国央企主导,投资逻辑需区别于美国,应将云资源与 AI 算力视为基础公共资源,优先对标国央企标的。
三、“长期做多,短期谨慎”的投资思维
李涛对AI领域的长期信心也是其持仓逻辑的重要支撑。他在调研中将AI视为“长期长牛”赛道,并强调算力是AI发展的基石。他认为,AI技术商业化将率先在企业端(如云计算、工业智能化)落地,而算力基础设施(如芯片、服务器)是支撑这一进程的核心。尽管中国AI算力芯片与国际巨头仍有差距,但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将推动国产渗透率持续提升。
对于市场趋势,李涛在乐观中保持清醒。他长期看好A股与港股科技资产,认为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已形成共振,头部企业的盈利改善具备持续性。以半导体行业为例,他提到2018年后国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并援引同学获“五一劳动奖章”的案例,强调科技从业者的积累正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不过,他对短期风险同样警觉,指出当前券商观点存在过度乐观倾向,需警惕二季度市场调整压力。这种“长期做多,短期谨慎”的思维反映在组合管理中:在今年一季度,李涛也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有着很强的警觉并做了相应调整。

李涛特别强调,尽管科技赛道长期向好,但短期调整风险不容忽视,当前 AI 板块回撤后是否具备布局价值仍需观察,部分科技股在业绩未修复时可能 “跌无底”。
四、总结
总体来看,李涛的投资策略始终围绕“科技生产力进步”展开,其持仓选择体现了对国产替代与硬核科技长期趋势的坚定看好。此次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合并事件,既是对其策略的一次验证,也需结合市场波动与政策变量理性评估。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还是需充分理解科技行业的高弹性与高波动特性,若认同其长期逻辑,可关注其组合对硬核科技的持续布局。
$嘉实信息产业股票发起式A(OTCFUND|01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