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还能涨多久?#
在科技板块经历阶段性调整的2025年三季度,$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 (017484)基金经理包斆文凭借"逆向思维+产业验证"的独特方法论,在市场波动中持续挖掘结构性机会。其独创的"渗透率象限法"不仅精准捕捉AI算力爆发、国产替代加速的产业趋势,更在估值回调周期中实现组合的动态平衡。
『市场周期与产业周期的精准把握』
当前科技板块正处于"技术突破-市场消化-业绩兑现"的关键转折期。尽管AI技术已在算力、算法、应用端形成完整链条,但市场对部分领域的估值预期仍存在分歧:例如算力芯片板块PE虽回落至40倍,但相较传统制造业仍属高位;而AI医疗、工业软件等落地场景明确的领域,PE仅25-30倍,呈现显著估值错配 。包斆文团队通过"渗透率象限法"将投资标的划分为四大类:
技术突破期(渗透率<20%):重点关注ASIC推理芯片、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这类标的一旦突破技术瓶颈,市值往往能实现5-10倍增长 ;
快速成长期(渗透率20%-50%):聚焦液冷技术、AI数据标注等细分赛道,这些领域正经历"量价齐升"的戴维斯双击;
成熟应用期(渗透率>50%):对GPU算力芯片等传统领域采取波段操作,通过持仓结构优化降低波动;
政策驱动期:重点布局"AI+工业"、"AI+教育信息化"等享受财政补贴的领域,某省单个教育新基建项目最高补助达5000万元 。
这种动态评估体系使基金在2025年二季度市场分化中保持主动:当算力板块因短期供需失衡回调时,前期布局的医疗信息化标的贡献了超额收益;而在AI应用反弹周期,工业软件龙头又成为主要驱动力。
『逆向布局的三大核心逻辑』
@财通资管包斅文 的投资哲学在市场调整期展现得尤为突出。其逆向布局策略基于三大底层逻辑:
1. 技术迭代的非对称性:当市场过度关注算力硬件短期供需矛盾时,他将目光投向渗透率仅10%的ASIC推理芯片领域。这类芯片凭借更低功耗和更高性价比,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
2. 政策落地的滞后效应: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发布初期,市场更关注概念炒作,而包斆文团队已通过产业链调研锁定某工业软件公司,其2025年Q2新签合同额达12亿元,同比增长超80% ;
3. 估值修复的时间窗口:经过2024年调整,AI应用标的PE从80倍回落至35倍,处于近三年低位。此时布局既规避了高估值风险,又能享受业绩释放带来的估值回升 。
『产业验证的三重过滤机制』
为确保逆向布局的安全性,包斆文团队建立了严格的风控体系:
1. 技术验证:要求标的企业至少拥有两项核心专利,且技术路线得到行业头部客户验证。例如某AI数据服务商的多模态训练技术已被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采用 ;
2. 订单验证:优先选择2025年在手订单同比增长>50%的企业。某工业软件公司Q2新签合同额达12亿元,直接印证了行业景气度 ;
3. 现金流验证:剔除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PPT公司",只保留自由现金流能覆盖研发投入的真龙头。这种筛选机制使基金持仓标的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
在2025年4月市场下跌期间,包斆文团队通过这一机制果断加仓具备技术壁垒的半导体设备企业,随后该领域在国产替代政策催化下实现30%的超额收益。
『穿越周期的组合构建艺术』
面对科技板块的高波动性,包斆文通过"核心+卫星"策略实现风险分散:
核心持仓(70%):聚焦AI算力、数据要素等确定性赛道,通过持有长期逻辑清晰的龙头企业获取收益;
卫星持仓(30%):布局半导体设备、AI医疗等弹性领域,利用市场情绪波动捕捉机会。
这种组合在2025年二季度市场调整中表现出色:当算力板块回调15%时,医疗信息化等防御性配置仅下跌5%,有效平滑了组合波动。而在AI应用反弹周期,前期布局的工业软件标的又成为主要驱动力。
在科技板块经历估值消化与业绩验证的关键阶段,$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 通过逆向思维挖掘错杀机会,以产业验证构建安全边际,用动态平衡实现风险分散。正如包斆文在最新策略报告中指出的:"真正的投资机会往往隐藏在市场共识之外,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技术迭代的迷雾中找到确定性的灯塔。"这种投资哲学不仅帮助基金在波动市中保持领先,更为投资者提供了穿越科技周期的有效路径。
@财通证券资管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