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还能涨多久?#$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A(OTCFUND|017483)$$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OTCFUND|017484)$
今年以来,随着DeepSeek等强势崛起引领科技板块尤其是A宛如强劲的牛市引擎,一路高歌猛进,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然而,面对这波涨势,投资者心中难免纠结:科技板块持续上涨,现在还能上车吗?
这一轮科技板块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一轮科技板块上涨,主要源于技术突破、政策扶持、市场需求、资金流入以及行业前景等多方面因素共振。
从技术突破角度看,以人工智能领域的DeepSeek等取得重大进展,为AI技术浪潮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在技术层面提升了行业想象力,还在商业应用端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关注,成为推动科技板块上涨的重要技术引擎。

政策层面,国家坚定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核心战略。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科技领域,政策扶持力度空前。例如,在半导体产业,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全产业链,均有政策的大力支持,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为科技板块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场需求端,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科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已从主题过渡到实物,从实物进入业绩兑现阶段。各行各业对高科技产品需求增加,广阔的市场需求为科技企业业绩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进而推动科技股股价上升。
资金流向也是科技板块上涨的重要因素。增量资金大量涌入科技板块,特别是AI 产业链,TMT板块成交额占全A市场交易总额的比重超50%,这一高占比反映出市场资金对科技板块的青睐。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纷纷将资金投向科技领域,大量资金的持续流入为科技板块上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此外,科技行业未来前景十分广阔。除了当前发展火热的AI硬件与软件领域,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方向蓄势待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大规模应用;低空经济将在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等方面开拓新的市场。这些新兴领域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科技板块的长期上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AI产业趋势: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双重共振
2025年,AI产业已从“技术实验”转向“规模化应用”,其核心驱动力来自大模型自主性与多模态能力的突破。以OpenAI的ChatGPT-Plus为例,其“长期记忆”功能通过图神经网络实现个性化推理,而快手“可灵AI”1.6版本与OpenAI的Sora模型则将视频生成效率提升5倍,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这些技术不仅推动内容创作平民化,更在工业设计、虚拟培训等领域释放生产力。
产业爆发逻辑:
1. 硬件需求激增:中国“信创工程”加速国产芯片替代,智能穿戴设备、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提升,带动AI硬件市场规模突破万亿。
2. 应用场景拓展:AI Agent从试验品走向产品化,Coding Agent、GTM Agent成为企业效率提升的核心工具;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通过AI实现个性化服务,例如Speak公司利用AI语言导师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超1000万用户。
3. 政策与资本共振:杭州提出2030年AI核心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深圳、上海等地跟进布局;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占比飙升至92.7%,显示行业对算力资源的争夺白热化。
2025年AI投资三大核心方向
1. 海外算力链:光模块、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受益于海外云厂商持续加码。例如,Meta 2025年上半年投资现金流占比达92.7%,三家海外大厂在训练和推理端需求强劲,GPT-5的推出或进一步拉动产业链核心环节。
2. 国产AI产业链:大模型迭代与消费电子新品(如AI眼镜)催生预期差。9月即将发布的智能眼镜可能带动SoC芯片设计公司估值重塑,而国内AI应用场景的拓展(如银泰百货AI换装技术降低退货率37%)将打开商业化空间。
3. 半导体细分领域:数字芯片、模拟芯片在关税政策波动下需求韧性凸显,多款通用料号价格回升。士兰微、中芯国际等企业在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领域突破,形成“设计-制造-封装”全链条竞争力。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基金:AI投资的双轮驱动策略
基金概况:
• 成立日期:2022年12月26日
• 基金规模:18.39亿元
• 基金经理:包斅文(15年证券从业经验,跨越卖方研究、保险资管到公募基金)
• 业绩表现:近2年收益率75.25%,位于同类前4%,近1年收益率130.04%,位于同类前2%。

投资策略:
1. AI主线配置:
• 国内AI链(50%仓位):聚焦上游IDC基础设施(如奥飞数据)、下游AI Agent应用(如海天瑞声)及端侧创新(如智能眼镜SoC芯片)。基金经理指出,B30a技术落地将加速国内大厂资本开支,催生新一轮预期差。

• 海外AI链(20%仓位):瞄准GB300服务器放量带来的增量零部件机会,如液冷电源、印制电路板(PCB)。
2. 国产替代配置(30%仓位):
• 重点布局先进制程晶圆厂(如中芯国际)及潜在“0到1”突破的设备企业(如茂莱光学)。在贸易摩擦背景下,该策略契合国家战略方向,2019-2021年半导体周期中成功捕捉信创行情。
3. 动态风控体系:
• 采用“低位挖掘预期差”策略,在科技股高波动特性下,通过深度产业研究(如对大模型自主性、多模态技术的跟踪)与逆向投资思维,平衡进攻性与风控意识。
持仓结构(2025年二季度):

前十大重仓股:东方财富(6.33%)、长芯博创(5.61%)、海天瑞声(4.76%)等,涵盖金融科技、AI训练数据、光学器件等领域。
行业分布:电子(35%)、计算机(25%)、通信(15%),与数字经济主题高度契合。
基金优势与风险分析
优势:
1. 产业洞察精准:基金经理包斅文在平安养老期间管理超30亿资产,成功把握多轮科技周期,其跨市场、跨周期经验使组合兼具弹性与稳定性。
2. 双轮驱动策略:AI主线(70%仓位)捕捉技术迭代红利,国产替代(30%仓位)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形成攻守兼备的配置。
3. 业绩兑现能力强:近一年收益率51.30%,显著超越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在科技基金中排名前15%。
风险:
1. 科技股高波动:最大回撤达46.99%,需投资者具备风险承受能力。
2. 海外政策不确定性:海外AI链配置可能受贸易摩擦、技术封锁影响。
3. 估值溢价风险:AI概念股估值已反映部分景气度,需警惕业绩不及预期的回调。
AI时代的投资工具选择
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基金通过“AI主线+国产替代”的双轮驱动策略,精准捕捉了2025年AI产业爆发的核心机遇。其70%的AI仓位聚焦于国内大模型迭代、消费电子创新及海外算力增量,30%的国产替代仓位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形成攻守兼备的配置。对于希望分享AI红利但不愿承担个股风险的投资者,该基金提供了低成本、分散化的投资工具。@财通证券资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