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机器人好拍档#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的热度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扶持持续升温。从国产品牌人形机器人的加速量产,到国内千亿级产业基金的设立,这个曾经充满科幻色彩的领域正快速走向现实。站在当前时点,我们普通投资者既需要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也要在纷繁的市场机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今天我尝试着从行业趋势切入,和大家一起聊聊两只聚焦机器人赛道的长城系基金特点。
一、行业趋势:短期波动与长期机遇交织。
我们都知道,科技行业的深层逻辑往往是:短期看事件催化,长期拼技术积累。从政策层面看,工信部“机器人+”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拓展制造业、医疗等十大应用场景,长三角地区更计划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这些顶层设计为行业注入强心剂的同时,也意味着资源将加速向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集中。例如在减速器领域,国产厂商已突破日本企业的专利壁垒,成本优势逐渐显现;传感器环节则受益于智能驾驶技术的溢出效应,部分企业开始向人形机器人供应高精度触觉模块。
展望未来五年,行业的爆发点或将从硬件制造向软件生态延伸。英伟达最新发布的Jetson Thor芯片将机器人算力提升至800TOPS,相当于同时处理数十路高清视频流,这使得“机器人大脑”的智能化成为可能。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已能完成360度后空翻,其背后正是AI大模型对运动控制的持续优化。这类技术突破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传统机械部件厂商固然重要,但掌握操作系统、AI算法的企业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领跑者。
二、基金透视:两种风格,两种选择。
在机器人投资热潮中,我看到长城基金旗下两只主题产品呈现出迥异的布局思路,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差异化选择。
长城久鑫:稳扎核心供应链。
这只基金如同机器人产业的“基础设施投资者”,重点卡位产业链上游的“硬科技”环节。基金经理采用“广撒网”策略,将35%的仓位分散在汽车、机械等细分领域。这种打法使其在行业风口来临时表现抢眼——近一周8%的涨幅远超同类产品。
长城新兴产业:搏击创新前沿
相较于久鑫的稳健,新兴产业基金更像是一位“科技探险家”。它将半数仓位押注在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交叉领域。这种聚焦新兴领域的策略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我觉得,对于基金选择,不妨参考“金字塔配置”思路:用长城久鑫布局确定性较高的核心环节作为基底,搭配长城新兴产业捕捉创新突破的超额收益。在机器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我们普通投资者要时刻保持对技术革命的敏感,我觉得不妨从关注长城基金的这两只基金产品做起来。@长城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