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的N种可能# 定投的N种可能# 我的利率债定投心得与持基体验
说起定投,我曾一度觉得这是“保守派”的选择,总想着靠择时赚快钱,直到几次追高被套后,才慢慢摸清“慢即是快”的道理。而在众多定投标的里,兴华安裕利率债A 陪我走过了近三年,也让我对定投有了更实在的感悟——它不是赚大钱的捷径,却是普通人对抗市场波动、积累资产的“稳压器”。
第一次接触这只基金,是2021年底。当时股市震荡得厉害,手里的权益类基金跌得让人心慌,想着得找个“避风港”,就把目光投向了利率债基金。之所以选兴华安裕利率债A,一是因为它主要投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风险比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低得多;二是看它的历史业绩,成立以来净值曲线几乎是平稳向上的,最大回撤不到0.3%,对于我这种追求稳健的投资者来说,安全感拉满。
决定定投后,我选了每月10号自动扣款500元,这个金额不算多,不会影响日常开支,却能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攒下一笔钱。刚开始的几个月,我还会每天打开账户看收益,发现它每天的涨跌幅都很小,有时一天就赚几块钱,比起之前买的股票基金动辄几十上百的波动,显得“平淡无奇”。那时候还偷偷后悔过,觉得这钱投进去“没水花”,不如存定期来得直观。
但真正让我改变想法的,是2022年的债市小调整。记得那年11月,受市场利率变动影响,不少债基出现了短期回调,兴华安裕利率债A 也不例外,连续几天净值微跌。身边有朋友慌了神,赶紧赎回了手里的债基,还劝我也“止损”。可我想起定投的核心逻辑——越跌越买,摊薄成本。既然早就设定了每月定投的计划,又何必因为短期波动打乱节奏?于是我不仅没赎回,还在那次调整中手动多投了1000元。
没想到半个多月后,债市慢慢回暖,这只基金的净值也逐渐回升,甚至比调整前还高了一些。等我年底算账时发现,虽然单月收益不起眼,但全年下来,定投的总收益居然比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了近1个百分点,而且账户里不知不觉已经攒下了6000多本金,加上收益,快7000元了。那一刻我才明白,定投利率债基金,拼的不是短期爆发力,而是长期的“复利效应”和“抗风险能力”。
后来的日子里,我越来越享受这种“不用费脑”的定投体验。不用每天盯着盘看涨跌,不用纠结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每月10号钱自动扣走,就像给未来的自己存一笔“备用金”。有时候忘了定投这回事,打开账户看到本金和收益一点点增加,还会有种“意外之喜”。比如2023年,股市依旧起起落落,我手里的几只混合基金收益忽上忽下,但兴华安裕利率债A 始终稳如泰山,全年定投收益接近3%,虽然不算高,却给了我很大的底气——就算其他基金亏了,这部分钱也能稳稳地“托底”。
现在定投这只基金快三年了,我已经累计投入了1.8万元,账户总金额快2万元了。不算不知道,一算才发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每月500元,在时间的催化下,居然攒出了一笔不小的资金。而且我发现,定投利率债基金还有个隐藏好处:能帮我管住手。以前手里有闲钱,总想着跟风买热门基金,结果往往是高位接盘;现在闲钱直接用来定投,既避免了乱投资的风险,又强制自己储蓄,一举两得。
有人说,定投利率债基金“赚不到大钱”,但对我来说,投资不是非要追求高收益,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像兴华安裕利率债A 这样的基金,虽然收益不算惊艳,却能在市场动荡时守住本金,在平稳时期慢慢增值,正好契合我这种“求稳”的需求。它就像理财路上的“小伙伴”,不张扬、不冒进,却能陪着我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资产。
往后,我还是会继续定投这只基金,或许会适当增加每月的扣款金额。毕竟定投的意义,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暴富,而是用时间换空间,用耐心换收益。而兴华安裕利率债A 带给我的,不仅是账户里的数字增长,更是面对市场波动时的从容和安心——这大概就是定投最珍贵的“可能”吧。@兴华基金


$兴华安裕利率债A$ $兴华安裕利率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