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君的投资笔记: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C——穿越迷雾的压舱石
文/熊猫君
------
一、引言:迷雾中的灯塔与压舱石
2024年盛夏,我以一杯冰镇竹汁的价格(约1000元)买入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C(015558),彼时A股尚在3000点徘徊,市场充斥着对经济复苏的犹疑。而今持仓收益2.49%,看似平淡如水,却在2025年的震荡市中如同一盏不灭的灯塔——虽不耀眼,却能穿透迷雾,指引方向。这只以“高股息+低波动”为内核的红利基金,恰似船锚般稳住投资组合的颠簸,成为我“稳健主义”的具象化注解。
------
二、产品解析:稳健基因与双重博弈
1.底层逻辑:高股息资产的防御性内核
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C跟踪的中证红利指数,以股息率为核心筛选标准,覆盖银行、能源、基建等传统行业龙头。其成分股如工商银行(股息率5.2%)、中国神华(股息率5.33%),共同构成了一座“现金流堡垒”。这类企业盈利稳定、分红率高,在低利率时代(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2.5%),其股息率与国债利差达历史高位,相当于市场在打折出售“确定性收益”。
2.策略优势:量化老将与被动投资的平衡术
基金经理杨坤深耕指数化投资9年,管理规模超142亿元,擅长通过低跟踪误差(近一年跑赢基准5.13%)与风险控制维持产品稳定性。尽管2025年一季度受市场波动影响,基金利润亏损超6500万元,但其长期跑赢基准的能力(自成立以来超额收益6.55%),印证了被动投资中“纪律性”的价值。
3.矛盾点:规模萎缩与市场风格的博弈
2025年一季度,基金份额赎回超1.7亿份,C类资产规模降至3.8亿元,折投资者对红利策略的短期质疑。但熊猫君认为,这恰是逆向思考的契机:当市场追逐AI、卫星通信等成长题材时,红利资产的“冷遇”反而提供了低估值布局的窗口。
------
三、市场环境:新旧周期的十字路口
1.宏观底色:弱复苏与利率下行的双重叙事
2025年的中国经济呈现“弱修复”态势: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但地产与消费仍未摆脱疲软。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全球资金对稳定现金流资产的偏好升温,而中证红利指数6.24%的股息率,较美股高股息指数(平均约3.5%)更具性价比,成为跨境资金的潜在避风港。
2.风格轮动:成长与价值的钟摆效应
一季度A股“小盘成长”风格占优(国证2000涨6.03%),而红利资产阶段性滞涨。但历史经验表明,成长与价值的轮动周期约为2-3年。当前红利指数的市净率(PB)仅0.8倍,处于历史10%分位,估值安全垫充足,具备均值回归的动能。
------
四、投资策略:守正出奇,静待花开
1.定位:资产配置的“压舱石”
熊猫君将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C定义为“核心卫星策略”中的压舱石,建议占比20%-30%。其低波动属性(净值波动率1.09%)可对冲成长型资产的剧烈波动,而稳定分红可作为再投资的“现金流发动机”。
2.操作:定投+逆向增持
短期市场情绪导致的份额赎回与净值回撤(一季度C类净值跌2.72%),恰是定投的黄金窗口。以每月定额买入摊薄成本,同时设定“股息率破7%时加倍增持”的触发机制,可放大长期复利效应。
3.风险提示:周期之困与政策变量
需警惕两大风险:一是经济超预期下行导致企业盈利滑坡,削弱分红能力;二是监管层对银行、能源等行业分红政策的调整。但中证红利指数“汰弱留强”的机制(每年调仓剔除股息率下降个股),一定程度上缓释了上述风险。
------
五、预期展望:老树新枝,静水流深
短期(1年内):市场若延续成长风格,红利资产或维持震荡,但6%以上的股息率已构筑下行防线。
中期(2-3年):经济复苏深化后,传统行业盈利改善与估值修复双击,净值有望实现年化8%-10%的回报。
长期(5年+):注册制背景下,A股分红文化日趋成熟,红利策略或从“小众策略”进阶为“主流配置”,吸引养老金、险资等长期资金增配。
------
六、结语:时间的朋友与复利的艺术
投资万家中证红利ETF联接C,如同品一壶陈年普洱:初尝平淡,细品回甘。在AI颠覆世界的喧嚣中,它默默编织着一张以股息为经纬的安全网;在市场追逐星辰大海时,它甘作一艘慢船,载着投资者驶向复利的彼岸。熊猫君始终相信,投资的真谛不在疾风骤雨般的爆发,而在细水长流的坚守——正如竹子的生长,四年扎根土壤,五日破土参天。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数据支持:
熊猫君 2025年5月2日于竹林居